第209章仁者无敌
陆安很清楚,古代军队不是做不到现代军队的大部分品质。就如岳家军,其军纪严明,完全能做到: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入者,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还有:行师秋毫不犯,有蹂民稼者,市物不如直者,皆不少贷。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之。
陆安花了整整五年,才把军校的学生培养成了这样子。能做到当然不是她的洗脑功力有多强,她只是正常的对待这些学生,该给的军饷和奖赏一分不少,家里有人生病就派人去慰问和送药,只是这样,这些学生兵就已经能做到令行禁止和不犯民众了。
陆安对这次攻辽的胜利极为重视,这是大薪士气最盛的一次战役,如果这次失败了,大薪的心气就会受到严重打击,往后几十年,她再巧舌如簧,恐怕朝堂上下外加国内百姓都不会支持她对外作战了。所以,必须赢!
想赢,就必须杜绝朝中这些士大夫,还有皇帝对武官的猜疑心理。血淋淋的宋史告诉过陆安,猪队友能可怕到拖垮战神。于是她扒拉了一下脑子里的政策,又对应了一下大薪的实地情况,珍而重之地取出了“军机处"这个重器。
军机处优点颇多,但对于大薪官家而言,最吸引他们一点的就是……“军事密报不通过任何部门,直达官家案头,使前方将士能直接听命天子,避免各部门掣肘。”
柴稷:“!!!”
大薪官家给军队派监军就是因为不信任武将,怕武将造反。但有这军机处就不一样了,武官可以通过密报直接沟通官家,而且每一个武将都不知道其他定武将有没有呈报什么东西,形成了一种隐秘的相互制衡。有这种好东西,当年太宗还搞什么微操阵图啊!而且,军机处里的军机大臣都有自己的本职,入军机处只是过来处理事务。人员不固定,人数不固定,办公地点都能不固定,完全避免了这些大臣结党营私,对军事伸手。又因着是临时建立的部门,战时有,战后撤,皇帝可以随意决定部门里的人员去留,不用找道理,也不用和其他官员扯皮,完全满足了皇帝的控制欲以及消除猜忌。
而且,军机处的官职没有明确的品级,完全避免了其他部门对新部门的敌视与抵制。却又因为军机处的大臣时不时会被官家召来近前处理军事,靠近了官家就是靠近了圣眷,这又变成了许多人削尖脑袋也想进的部门。最最重要的是,这个部门很明显……越有军事,权力越大。这下,朝堂上仅剩的那一波拒绝开战的大臣也不说话了。陆安她没做太多事情,她从头到尾只做了一件事:别吵吵,看到这块我新挖出来的蛋糕了吗?吃不吃?新的蛋糕,新的利益。百官:…”
孙忘秋,你当初变法如果能做到这个地步,我们何至于跟你作对?大
攻辽的消息传遍天下一-当然,具体作战计划,从哪个地方进攻,这个就不会传出去了。
军机处的建立也随之传扬出入。
在两三个地方分别当了一两年县令的应劭之听到这两个消息,便豪畅地笑了:“好啊,我就知道,九思你定然能够做到的。”三年蛰伏,两年基层,如今一飞冲天,无人能制。至于他…应劭之想到自己这几年在地方上的功绩,也很骄傲。他不加赋税,不增劳役,修筑堤坝,开挖河渠,清理积案,不造冤狱,收拢流民,打击盗匪,将县中土地分配给无地之人。可以说,他每调任离职时,都能得到当地百姓的哭留。不过,应劭之终究不是银子,做不到所有人都喜欢他。他的性格我行我素,眼里不揉沙子,不讨好上司,不包庇下属,有话直说,如果遭遇了毒打说不定还会收敛一些,但问题是……陆安护着他。在陆安倒台之前,没人敢给应劭之毒打,他就一直这么快快乐乐地飞着。身后是衙门官吏喊喊喳喳的私语。
“这什么人啊,眼高于顶,不就是一个县令吗,比知州还凶还爱计较。”“就是。大伙儿不都是这么糊弄着过来的吗?差事这种事情,差不多做一下就行了,他非盯着人,真闲的没事干……喷。”“他可能还以为自己这样能当大官呢,好几年了,不还是在地方上当他的县令?”
“得了吧,就他还想往上升?知州和通判都不知道被他得罪了多少回了”衙门官吏轻蔑一笑,抱胸跟在应劭之后面,就看着这个年轻的刺头县令在到处折腾。
什么禁止随地大小便,禁止随意吐痰,屁大点事都要管,烦都烦死了。最近这人还在找什么东西……好像叫花生?啧。
瞎折腾。
应劭之不知道这些人背后说自己吗?他当然知道,但他无所谓。他做事从来只顾着自己开心,他要是真在意这个,还至于时常顶撞上官吗。至于升官,应劭之并不担忧,只要他好好做事,他的政绩会传到官家耳边的,因为……他朋友可是陆安陆九思啊。
马蹄踢踏,圣旨到来,他的友人陆安像个英雄一样,横刀立马地出现在他的世界里,宣告:“谨陆司业之调令,升应氏劭之,入京任工部司郎中。”应劭之显得十分冷静,但他身后的衙门官吏浑身颤抖,头晕目眩。等宣布调任旨意的官员离开后,这些衙门官吏不傻又不呆,咽着口水问:“县令,你与这陆司业有旧?”
应劭之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