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相信后人的智慧(1 / 2)

【弹幕九族消消乐】

【弹幕九族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啊】

【弹幕并且他还在工资上大刀阔斧】

大明的官员们说多了都是泪啊。

【在一通大杀四方后,他将官员数量维持在两万四千人,并将自己的子孙派往各地镇守边疆。】

北宋。

宋哲宗赵煦看着天幕,震撼不已。

“这就是开国皇帝的实力吗?”

想他自亲政以来,励精图治谋求变法,在军事上也取得了许多胜利。

可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办法改变大宋冗官冗员的现状。

因为他根本不敢裁撤那些人。

冗员是为了给地方上活不下去的百姓,一个活下去的机会,让他们不要去造反。

冗官则是为了拉拢那些士大夫和读书人,让他们不要去造反或者投敌。

那大明这么点官员,国家真的不会乱套吗?

毕竟国家百姓人数定然是会增长的,但官员数量不增长,看上去是百姓人均供养的官员数量减少了。

但反过来,也可以说是每个官员需要管理的百姓人数增多了啊。

【同时他规定,每十年,就要对全国土地和人口进行一次彻查。】

【以此来保证朝廷对基层的控制力。】

夏雨雪看到这真的有些懵了。

想要保证朝廷对基层的控制力,难道不应该把政权组织延伸到最基层吗?

单是了解全国土地和人口信息,人手不足也没有控制力啊。

【但是朱元璋本人用了多久呢?】

“用了多久?”一个洪武年间的百姓十分好奇。

“是啊,到底用了多久呢?”

【从洪武十四年到洪武二十六年,一共整整十二年!】

“啊?”

夏雨雪惊讶极了。

她当然知道朱元璋肯定比她会治理国家,毕竟她也没有经验嘛。

但她现在是真的忍不住怀疑朱元璋不会治理国家了,至少在历代皇帝里,算不上好。

相信后人的智慧也不是这么相信的啊。

【既然自己都用了十二年,那他为什么觉得,子孙后代就能十年完成这个目标呢?】

明朝后世的皇帝们是啊,为什么呢?

【弹幕《相信后人的智慧》】

【因为他认为,只要朝廷保持目前这个规模,财政收入和行政效率一定绰绰有余。】

【反正我老朱“大字不识一个”都干得这么好,我子孙一定比我聪明。】

【弹幕朱元璋的例子,告诉我们,一定要辩证地,唯物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弹幕这属实是刻舟求剑了】

明朝的皇帝们祖宗啊,您自己是核动力牛马,不代表我们也是啊!

找您这么干下去,一个好好的人用不了两年就得活活累死。

【弹幕朱祁镇难说!】

看到这条弹幕,与没有生活在明朝的百姓们毫无顾忌地笑了起来。

而生活在明朝的百姓们,则是偷摸用衣袖掩面笑了起来。

燕王朱棣看到朱祁镇这三个字的时候,就心说不妙,想要溜走。

但奈何屁股被抽得开了花,实在动弹不得。

于是……

“哦吼吼……”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殷切希望中,事情起了一些小变化。】

【首先是太子朱标的早死,打乱了一系列朱元璋对后世的安排。】

【进而他孙子建文帝敏锐发现长此以往,稀少的官僚势必压不过地方藩王。】

【不行,得削藩!】

大明。

洪武皇帝朱元璋看着天幕上的视频,再次扎在他的伤心处,于是更加卖力地抽起朱棣。

又抽了十数下,他才终于将腰带放下,有些颓唐地坐到几名太监搬来的椅子上喃喃道

“难道咱真的错了?”

“难道咱这样做,真的是在刻舟求剑?”

他开始思索起来,曾经“拍脑袋”建立起来的,静止的世界观,开始产生变化。

而在建文朝。

天下的读书人看着削藩这两个字,简直要把方孝儒给骂死。

削什么藩啊,让皇帝增加文官数量不就好了?

也让我们当当官啊!

【众所周知,当皇帝怀疑你是军阀的时候,你最好真的是军阀。】

【建文帝随即被自己的叔叔燕王朱棣打败。】

【弹幕朱棣官僚毒害皇帝,我要清君侧!】

【弹幕奉天靖难!】

【弹幕提刀上洛,痛陈利害】

【弹幕朱允炆,自古唯一一个被藩王造反成功的皇帝】

【弹幕削藩可是个危险活,得给藩王留个活路】

【弹幕汉朝削藩从文帝开始一直到武帝实行推恩令后才初步达成目标】

永乐大帝朱棣嘴角抽了抽。

虽然他现在已经知道,在后世他是不是篡位已经不甚重要,自己也准备放下不是顺位继承这个心结。

但天幕你这样反复鞭尸真的好吗?

而建文帝朱允炆同样十分心塞。

已经说过的事情就请不要再继续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