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1 / 4)

第43章报道

得亏一开始没搭理她,不然说不定落得跟王凯丽一个下场。两个干事把王凯丽带走了,剩下的人接着面试。姜雪怡看着手表数时间,每进去一个人,大概面试时间是二十分钟。面试完的人,无不一脸沮丧,想来这面试题并不简单。陶婉排在后头,她转了转眼珠,上去跟面试完的人套话:“妇联的人面试都问你们什么问题啊?"又道,“给我说说呗。”被问到的人扫她一眼,撇撇嘴:“我凭什么要告诉你啊。”她可不是王凯丽那个傻子,告诉了陶婉,万一陶婉有了准备,考得比她好怎么办?

陶婉哼了一声,道:“不说就不说呗,你啊,估计是连人家问的什么问题都没听清楚吧。”

“切,激将法。”

能通过笔试,获得面试资格的人都不蠢,一下就明白陶婉使的什么计了。陶婉又说了两句,见没人搭理她,只得忿忿地坐下了。终于轮到姜雪怡面试了。

她走到房间前,顿了顿,推开了门。

里面的布局跟早上她参加笔试的时候不一样了,所有的桌椅都推到了一边。空荡的房间里只有一排桌子,后面坐着面试官。桌子的前面放着一张空椅子,应该是给来面试的人坐的。姜雪怡清了清嗓子:“八号,姜雪怡报道。”“坐吧。"其中一个面试官道。

姜雪怡坐下,挺直了腰板,目视前方,不卑不亢。面试官:“你是军属吧?”

姜雪怡:“是,我爱人是现役军人。”

面试官:“刚生完孩子?”

姜雪怡:“还在哺乳期。”

面试官笑道:“看着不像啊。”

这刚生完孩子的女人,就像失了水的梅干菜,干巴巴的。姜雪怡无论是长相还是穿着打扮,都如此的水灵,说她是十七八的大姑娘都有人信。

简直让人大跌眼镜。

差点都以为弄错人了。

坐正中间,一个面色挺严肃的面试官,姜雪怡听别人喊她谢主任。谢主任突然开口:“你为什么想进妇联,明明你的孩子还在哺乳期,正是离不开人的时候。”

姜雪怡顿了一下,笑道:"正是因为我的孩子在哺乳期,我才知道女人在这段日子有多艰难。”

她半真半假地道:“前阵子涨奶发烧,想请半天假去医院,却被我婆婆念叨′女人家哪那么金贵。”

这是套用了刘璐的经历,她生赵小蕊的时候,总是被孔红芳这样说。姜雪怡接着道:“抱着孩子整夜整夜熬的时候,我才明白好多女人不是不想出门做事,是被喂奶、换尿布、家人的不理解捆在了炕头上。”“我给孩子换尿布的时候就在想,要是能让更多的像我一样的女人,既能安心带娃,又能挺直腰杆说话,该多好。咱们妇联不就是干这个的吗?帮咱们争取该有的权利,教咱们拿得起针线也握得住笔,让哺乳期的妈妈能踏实歇脚,让带娃的女人也能有自己的念想.……”

说到妇联的时候,姜雪怡特意用了'咱们"两个字,增加认同感。果然,她一说完,两个面试官连连点头。

谢主任也点了点头,在纸上勾了几笔。

面试官们又问了几个问题,姜雪怡一一流畅地应答了。看她们的反应,应该答的还不错。

面试官又道:“好了,最后两个问题。”

姜雪怡:“您请问。”

面试官:“第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妇联要组织一场妇女技能培训活动,报名人数远低于预期,你会怎么解决?”

姜雪怡认真地想了想,道:“我会先通过走访、问卷了解大家不报名的原因,是时间不合适、内容不感兴趣,还是存在误解。如果是时间问题,我会协调多个时间段,方便不同人群参与;若内容不合需求,就结合当地妇女的实际情况,增加如手工编织,糊火柴盒等实用课程。此外,我还会邀请之前受益的妇女分享经验,用真实案例吸引大家,并通过家属院广播、张贴海报等方式加强宣传。”

回答的相当实用了,坐右边负责记录的面试官,奋笔疾书,恨不得将姜雪怡的回答都记录下来。

“其他的我都懂,这个问卷,是什么意思?”姜雪怡愣了一下,这个在后世人人都知道的概念,在这会竟然还不普及。她解释道:“就是将一些问题记录在纸上,发放给对应的人群,请他们进行作答,用以收集信息和资料。”

想到这年头识字率不高,姜雪怡补充了一句:“也可以采取口头问询的方式替代问卷。”

谢主任挑了挑眉道:“你这个问卷……倒有点意思。”她道:“好了,最后一个问题,你认为妇联工作者最需要具备的三个品质是什么?”

来了来了。

姜雪怡精神一振:“首先是同理心,只有真正站在妇女的角度,理解她们的困境与需求,才能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其次是责任心,妇女权益无小事,每一个诉求都要认真对待,全力解决;最后是沟通能力,面对不同性格、背景的如女,要用合适的方式与她们交流,建立信任,这样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好!"面试官带头起来鼓掌,“说得好!”姜雪怡谦虚地点了点头:“谢谢。”

面试官将她送出了门,还挺高兴地在门口跟她握了握手。陶婉听见房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