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外甥见舅!马天:老四有反骨啊(1 / 3)

翌日,坤宁宫。

太子朱标身着常服,率先踏入殿门,身后紧跟着身形壮硕的秦王朱模、面色沉肃的晋王朱稠,以及一袭劲装、眼神锐利的燕王朱棣。

四人按长幼次序跪拜,目光皆望向凤座上的马皇后。

她今日未着凤袍,披了件狐裘,眉宇间却藏着几分难掩的雀跃。

“标儿,棱儿,椅儿,棣儿,都来了?”马皇后抬手示意,“今日召你们来,不为朝政,是家事。”朱标上前一步,拱手道:“母后唤儿等前来,可是有何要事?”

马皇后起身,走到儿子们面前,目光逐一扫过他们的脸庞,笑道:“今日,我要给你们认个舅舅。”“舅舅?”朱标满脸疑惑,“母后,儿臣从未听闻你有亲兄弟啊。”

其余三人亦是满脸惊愕,朱棱甚至忍不住咂了咂舌。

他们只知母亲自幼丧母,父亲逃难后再无消息,随义父郭子兴长大,从未听她说过娘家还有血脉。“你们的外公,不是下落不明吗?”马皇后语气带着一丝怅然,“实则,他当年逃难,一路逃到岭南,后来在那里另成了家,生了个儿子。算起来,该是你们的亲舅舅。”

她顿了顿,嘴角含笑,“而这个人,你们都见过,他就是济安堂的郎中,马天。”

“马天?”四人异口同声,像是听到了天方夜谭。

那个在钟山下救了“朱英”的郎中,说话带着几分古怪腔调的年轻人,竟然是他们的舅舅?“母后,这如何能确定?”朱标定了定神,仍是难以置信。

马皇后唇角勾起一抹浅笑:“第一次见到马天,我就觉得他与你们外公年轻时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那眉眼,那鼻梁,连说话时微微蹙眉的样子都分毫不差。”

“母后。”朱棣开口,声音低沉而审慎,“容貌相似者天下尽有,岂能仅凭一面之缘便认亲?更何况,马天是我们的舅舅,他救的那个孩子,又恰好与雄英长得那般相像,这巧合未免太过蹊跷。”朱棣闻言,也跟着点头:“老四说得对,这事得慎重。”

“放肆!”马皇后凤目圆睁,“你们当我是那般糊涂之人?”

她走到殿中,从架子上取下一柄用蓝布包裹的长刀,哼道:“这是马天随身携带的佩刀,刀鞘上刻着“马’字,刀柄缠着的鹿皮,是当年我亲手为父亲缝制的。你们自己看!”

朱标接过长刀,小心翼翼地抽出刀刃。

刀身虽有些许锈迹,却仍透着冷冽寒光,刀柄处的鹿皮果然磨损得恰到好处,边缘还留着几针歪歪扭扭的线脚,应该是孩童的手艺。

“不止如此。”马皇后深吸一口气,语气渐缓,“你们父皇已派人去了岭南马天出身的山村,找到了一位姓刘的老者。他是当年与你们外公一同逃难的兄弟,我唤他刘叔。刘叔前日到京,将当年外公如何流落岭南、如何娶亲生子的经过说了一遍,分毫不差。”

她想起前日刘叔在偏殿老泪纵横的模样,声音也有些发颤,“他说,外公临终前一直念叨着我的名字。”

殿内一时寂静无声。

朱标将长刀轻轻放回鞘中,对着马皇后深深一揖:“母后苦心,儿臣明白了。如此看来,马天定是我们的亲舅舅无疑了。”

朱棣与朱椟、朱稠交换了一个眼神。

朱棣的眉头仍未舒展,他想起那日在济安堂见到的马天。

那年轻人身上总有种说不出的通透,看人的眼神也不像寻常郎中那般唯唯诺诺。

还有那个叫朱英的少年,失忆、痘症、与雄英容貌无二。

这一切串联起来,如同一张无形的网,让他隐隐感到不安。

但看着母亲眼中不容置疑的笃定,再想想父皇对马天的看重,他终究将到了嘴边的疑虑咽了回去。“既然母后与父皇都已确认。”朱棣躬身道,“那便是儿臣等的舅舅,不知舅舅何时入宫?儿臣等也好尽晚辈之礼。”

马皇后这才露出笑容:“他今日便会进宫。你们的父皇还说,要亲自设宴款待这位小舅子呢。对了,还有朱英那孩子,我也让他一同来。”

朱标点了点头,心中却掠过一丝复杂。

济安堂

一辆马车便停在了大门前。

车帘掀开,身形微胖的太监总管郑春扶着车辕走了下来。

“马先生,朱小先生,咱家来接你们了。”郑春堆着笑。

马天和朱英今天都穿着崭新的衣服,马天气度从容,朱英则略微紧张的立在他身后。

“有劳郑公公。”马天定了定神。

郑春亲自打起车帘:“马先生莫客气,快请上车。娘娘吩咐了,今日不必拘礼。”

车厢内铺着厚厚的毡毯,两侧车窗糊着半透明的云母纸,隐约能看见外面的街景。

朱英一屁股坐进柔软的锦垫里,小声惊叹:“马叔,这垫子比咱铺的棉絮软和十倍!”

马天拍了拍他的手背,示意他规矩些,自己却也忍不住透过车窗缝隙,望向渐渐远去的济安堂。马车驶过大街,朝着皇宫的方向。

当巍峨的午门城楼出现在视野中,朱英抓住了马天的胳膊:“马叔!你看那楼!比山还高!”马天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朱红色的城楼矗立在蓝天白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