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朱英扬起下巴:“小郎中,过来咱这儿。”
那声“小郎中”喊得温柔,带着在济安堂蹭吃时的熟稔。
这让殿内吃着的皇子们都愣了神,很久没见父皇用这般松弛的语气唤人。
朱英顿了顿,起身挪着步子走向朱元璋。
刚走到朱元璋身前,手腕就朱元璋拉住,下一刻就被直接拉进怀抱。
“咱宫里的菜合不合胃口?”朱元璋笑问。
朱英连忙点头,小声应:“好吃,比太白酒楼的菜还香。”
“哈哈哈!”朱元璋大笑,把他往怀里又揽了揽,“你小子嘴刁得很,以前在医馆总嫌咱吃得多,现在倒知道宫里的厨子手艺好。”
朱英眨了眨眼。
他想起老黄以前总捧着空碗喊“再添一碗”的模样,紧绷的嘴角忍不住翘了翘:“黄爷爷以前来济安堂,也没少喊好吃,说是吃过最好吃的菜。”
这话一出,满殿的皇子都惊得互相对视。
朱英已经叫皇爷爷了?
“草民有罪。”朱英似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草民说的是姓黄的黄,陛下之前自称……”朱元璋挥手打断:“以后啊,你还是叫咱黄爷爷。”
马皇后噗嗤笑了:“那就听你黄爷爷的,你黄爷爷啊,打小就爱吃甜的,当年在凤阳要饭,见着糖霜都能咽口水。”
朱英抿了抿嘴,低头。
“小郎中爱吃,以后就时常跟着你马叔进宫来。”朱元璋大笑,“随便吃。”
“草民进宫,会不会坏了规矩?”朱英声音细若蚊纳。
话音刚落,肩膀被朱元璋轻轻按住:“坏啥规矩?咱以前去你医馆蹭吃,你都不小气,咱是皇帝,还能抠门?”
马皇后在旁帮腔:“傻孩子,你管咱叫奶奶,管陛下叫爷爷,哪有孙子进爷爷家还要守规矩的?”朱英看见马皇后眼里毫不掩饰的疼爱,那目光像极了医馆后院晒着的棉被,暖烘烘的直往人心里钻。朱元璋攥着朱英的小手晃了晃,抬眼看向马天,道:“上次跟你说给朱英寻个师傅的事儿,咱办妥了。马天握筷子的手微顿。
之前再济安堂,老黄多次絮絮叨叨说“小郎中该念书了”。
那时他只当是寻常长辈的念叨,如今想来,这皇帝姐夫当时就把朱英当皇长孙了。
“莫不是要从国子监挑先生?”马天笑问。
“正是。”朱元璋道,“国子监助教刘三吾,此人学识渊博,又会教人。”
朱标听了,连连点头:“刘先生乃当世大儒,很合适。”
而朱椟、朱椅,朱棣三却交换了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国子监是储才之地,能从那儿出来授课的,哪个不是经天纬地的大儒。
谁都知道刘三吾之才,这样的人物竟要去给一个医馆小子启蒙?
“这么厉害的先生,来教我?”朱英不敢相信。
“当然!”朱元璋认真道,“小郎中,咱让他每天上门叫你一个时辰。等你长大了,再入国子监。”朱英面色忐忑,看向马天。
马天嘴角含笑,摊手:“看我干嘛?现在你面前的不是老黄,是皇帝,咱们小老百姓,只能遵旨啊。”“那就这么定了!“朱元璋大笑。
朱棣忽然端起面前的酒杯,朝着马天倾身一笑:“舅舅,外甥敬你一杯。”
说完,他举杯仰头饮尽,透着一股沙场统帅的锐气。
“好说!”
马天慢悠悠放下筷子,拿起酒杯抿了一口。
“舅舅这可不行。”朱棣把空杯往桌上一顿,“虽说论辈分该叫你舅舅,可咱兄弟几个与你年龄相仿,这第一杯哪有只抿一口的道理?”
他身旁的朱棱立刻跟着起哄:“就是!喝酒,不喝尽兴,还说我们几个外甥不懂事。”
马天挑眉看向对面坐着的三兄弟。
朱核,朱桐,朱棣三人对视一眼,显然是三人事先商量好的。
这是要灌醉舅舅?
马天想起在现代酒吧里跟朋友拼酒的场景,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用杯子喝,不够痛快。”他探身从旁边的食案上抄起三只海碗。
那是御膳房给武将们准备的酒具,比皇子们用的玉杯大了整整一圈。
“我一碗,你们也一碗。”马天把海碗重重磕在朱棣、朱榛、朱桐面前,“虽说我是长辈,可也不能欺负晚辈不是?”
朱元璋见状立刻来了兴致,鼓劲喊:“好!就得这么喝才像样!”
马天不再废话,抄起海碗就往嘴里灌。
咕嘟咕嘟!
一碗酒见了底,他把空碗倒扣在桌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该你们了。”
三兄弟麻了!
朱棣咂舌,想起去年在草原大营,跟着弟兄们喝了半坛烧刀子就吐了半夜,这海碗里的酒足够灌满他的银酒壶三次。
朱桃偷偷掐了把朱稠的胳膊,却换来对方一个“自求多福”的眼神。
“喝!”朱元璋敲着桌子起哄,“别给老朱家丢人,想当年咱在濠州城,三斤烈酒下肚还能扛着锄头耕地呢。”
三兄弟对视一眼,终于咬着牙端起海碗。
朱楝刚喝了两口就皱起眉头,酒液的辛辣呛得他直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