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朱英的计谋,震惊朱元璋:这才是皇孙(1 / 3)

杨士奇惊愣住了,嘴唇微动,猛地起身便要下拜。

“别别别!”马天眼疾手快地阻止,压低声音道,“老弟你这一拜,岂不是让他们知道我在这儿?待会儿他们冲上来,唾沫星子能把我淹死!”

杨士奇连忙地坐下,目光不自觉地扫过周围群情激愤的文人士子。

大厅中的骂声却愈演愈烈。

“马天,你这酷吏!吕公在任时,清田疏河,造福江南百姓,你却用莫须有的罪名将他下狱!那牢里的白绫,怕是你亲手递上去的吧。”

“何止啊!我表哥在应天府当差,亲眼看见马阎罗审案时动用烙铁夹棍!吕公一把年纪,哪经得起这般折磨?分明是被他活活打死的!”

“血手阎罗。”

“总有一天,老天爷会收了这奸贼!”

骂声此起彼伏。

朱棣都听懵了,这帮人张口就编啊。

马天自嘲地笑了:“听听,听听,怎么感觉我像是犯天条了?一个个恨不得生啖我肉,死扒我皮。”“舅舅,看见那个穿藏青色长衫的中年男人了吗?浙东御史金炯,以前做过苏州知府。”朱棣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讥讽,“苏州那些士绅,家里田产加起来能绕应天府三圈,之前吕公是丈量了土地,但也平衡了士绅利益。如今吕公去了,金炯作为他们的“喉舌’,能不恨你入骨?”

“原来如此。”马天恍然大悟,“我说怎么这么大阵仗,原来是来自江南。”

一直沉默的杨士奇凑近,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道:

“国舅爷、燕王殿下,他们惯用这种手段。先是在茶馆酒肆散播“故事’,说你如何残暴不仁,吕公如何清正廉洁。那些故事里,你可能是青面獠牙的恶鬼,吕公则是九天降下的文曲星。”

“过不了三天,勾栏瓦舍的戏班子就会编新戏,把这些“故事’唱出来。接着便是打油诗、揭帖,满大街地贴。去年浙江有个知县清丈土地,得罪了当地士绅,不出半月,满城都是“知县贪墨民脂’的顺口溜,连三岁孩童都会唱。”

马天和朱棣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朱棣挑眉:“杨老弟,你看得挺透啊?”

杨士奇苦笑一声:“我游学江南时,见过太多了。士大夫集团要搞臭一个人,从来不用脏了自己的手,动动笔杆子,买通几个说书人,就能让白的变成黑的,黑的变成血海深仇。”

“你不也是士大夫吗?”朱棣追问,目光锐利。

“我?”杨士奇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我不过是个连乡试盘缠都凑不齐的穷书生,哪配得上“士大夫’三个字?在他们眼里,我连给他们提鞋都不配。”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嘲,却又透着一股硬气。

朱棣盯着他看了半响,开口:“你留下来吧。本王去国子监一趟,给你谋个监生的名额,就在京城参加科举。”

马天本以为以杨士奇方才那番风骨,会像之前一样拒绝。

却见杨士奇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对着朱棣郑重地抱拳:“多谢燕王殿下!”

马天看着他,心中暗笑。

挺好,果然不是个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

这世道,光有风骨不够,还得懂得审时度势。

“这酒是喝不尽兴了,走吧。”朱棣起身。

三人出了太白楼,朱棣说带杨士奇去国子监,马天与他们分开,回济安堂。

济安堂。

马天抖落披风上的雪沫子跨进门,看到朱柏俯在诊台上抄写着什么。

“戴老今天没来?”马天目光扫过空荡荡的药柜。

往常这时候,戴老头早该在称量药材了。

朱柏头也没抬,笔尖顿了顿:“天太冷,也没见病人,我让戴老先回去了。老头年纪大了,我怕他冻出个好歹。”

“你倒是心细。”马天朗声笑起来,“也好,那老东西不在,晚上咱仨正好支锅子吃火锅。”朱柏闻言抬手指了指后院,隐约还能听见抑扬顿挫的念书声:“可另一个“老东西’还在呢。”马天侧耳细听,果然是刘三吾的声音。

“嘿,这倔老头!”马天扶着额直摇头,“下这么大雪还往这儿跑,真当自己是铁打的?教孩子念书而已,用得着这么敬业?”

“刘先生向来如此。”朱柏将抄好的药方仔细叠起,“好了,今天我也该回宫了。”

马天挥手:“走吧走吧,你是该回宫了,回去陪陪你母妃,今早碰到顺妃,她问我要儿子呢。”朱柏起身整理衣襟,躬身一拜后掀起门帘。

风雪卷进门的刹那,他回头望了眼暖炉旁的马天:“舅舅也早些歇息。”

木门重新阖上,堂内瞬间安静下来。

马天望着朱柏消失在风雪中的背影,发了会儿呆,直到后院的念书声戛然而止,才听见木板地传来“咚咚”的脚步声。

刘三吾夹着几卷书从屏风后转出来,头上儒巾沾着雪粒子,脸上却没什么表情。

“刘先生,这是要去哪?”马天靠在暖炉边笑问。

刘三吾白了他一眼:“大雪天的,老夫当然是回家暖被窝!难不成还在你这儿喝西北风?”“慢走啊先生,路上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