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马天被封太子少师,群臣震惊(1 / 3)

锦衣卫诏狱,寒气刺骨。

潮湿的石壁渗着水迹,混杂着血腥与秽臭。

铁锁链拖过地面的眶当声、惨叫声,断断续续的呻吟声,令人毛骨悚然。

马天与朱棣并肩立在刑房外的阴影里,隔着半开的木门,将屋内景象尽收眼底。

十几个新抓来的朝廷官员被铁链锁在墙柱上,衣衫褴褛,面如死灰。

其中一个身着六品绿袍的文官,是吏部考功司主事周显,正被按在冰冷的铁床上,发髻散乱,额头上的汗珠混着血污往下滴。

他面前的锦衣卫校尉手持浸过盐水的皮鞭,鞭梢还在滴血。

“说!你与金炯如何勾结?通敌信件藏在何处?”校尉的声音粗哑。

周显浑身剧烈颤抖,牙齿不停打颤,起初还能挤出几句“冤枉”,但当皮鞭第三次抽身上时,他猛地发出一声不似人声的惨叫,裤裆处瞬间滴水。

恐惧已让他彻底失禁。

尿水顺着床沿滴落在青石板上,散发出腥气。

他瞪大了布满血丝的眼睛嘶喊:

“我招!我全招!”

“金炯让我在考核时给江南士绅篡改田册!他还给过我一千两银子……对了,还有户部的员外郎张大人!他去年收了杭州盐商的孝敬,帮他们逃了三千石盐税!还有……还有翰林院的李修撰,他跟江南士绅有生意往来!”

他语速极快,似乎要将所有知道的人名都倾泻出来,每说一个名字,身体就抽搐一下,既像是邀功,又像是在疯狂推卸罪责。

“求求你们饶了我!我知道的都告诉你了!我可以写供状,把他们全供出来!”

马天看着周显丑态毕露的模样,眼神冷得像冰。

他嗤笑一声,声音里满是鄙夷:“真是没一个干净的!这大明朝的官场,怕是从根上就烂透了。”朱棣站在他身侧,目光扫过刑房内瑟缩的官员,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漠然:“周主事这点“功劳’,不过是九牛一毛。”

“从龙脉案爆发至今,不过短短十几天,江南已是天翻地覆。”

“苏州、松江、杭州三地,已有三十七家豪门被抄家。那些平日里锦衣玉食的士绅,如今戴着镣铐跪在府门前,看着祖辈积攒的田产、商铺被贴上封条。光是查抄的金银细软,就装了上百辆马车,正源源不断地押送京师。”

“数百人被锁拿进京,沿途州县的驿站都塞满了戴罪的官员与士绅。你瞧这诏狱,前几日刚清出的牢房,如今又跟下饺子似的塞满了人。”

“这不过是个开端。金炯、李新这些跳得高的,不过是棋盘上的弃子。真正的大鱼,藏在江南的士族门阀里,藏在六部的官衙中。陛下要的,是让那些自恃清高的士大夫明白,这大明的江山,到底是谁说了算。”

朱棣的话像是重锤,敲在诏狱的阴翳里。

龙脉案的株连之势,远比周显的攀咬更具毁灭性。

那些平日里在江南呼风唤雨的士族豪门,此刻正经历着灭顶之灾。

昔日高门大院的匾额被摘下,世代相传的典籍字画被查抄。

士大夫集团更是遭遇重创。

他们引以为傲的清誉、盘根错节的人脉,在锦衣卫的铁蹄下不堪一击。

朝堂上文官人人自危,早朝时无人敢谏,生怕一句话便触怒天威,沦为诏狱中的下一个周显。马天望着朱棣冷峻的侧脸,又瞥了眼刑房内仍在哆嗦着攀咬同僚的周显,心中暗自叹息。

这哪里是查案,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洗牌。

翌日,早朝。

奉天殿气氛极为压抑。

“龙脉案”的阴影仍笼罩在每一个官员的头顶,锦衣卫前日锁拿数十名官员的景象犹在眼前,此刻文武百官按班列站,连呼吸都透着小心翼翼。

丹陛下的地砖光可鉴人,映出满朝文武紧绷的面容。

都察院的言官们垂着眼帘,就连素来跋扈的淮西勋贵也收敛了平日的倨傲。

站在武将队列前端的朱棣,嘴角噙着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

朝参毕,司礼监掌印太监尖细的唱喏声落下:“陛下有旨一”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御座上的朱元璋身上。

老皇帝今日精神鬟铄,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最终落在站在文臣队列中的马天身上。

“国舅马天!”朱元璋的声音不高,“先是救了皇后的命,后又屡办大案,雷霆手段整肃吏治,功在社稷。着即加封太子少师,入东宫辅佐太子,研习刑律、实务,钦此。”

旨意一出,奉天殿内像是投下了一颗炸雷。

“太子少师!”

这四个字砸在众臣心头。

自开国以来,此职多由德高望重的大儒担任,如宋濂、刘三吾等,是文官集团眼中“道统”与“清誉”的象征,如今竟要授予一个以“血手”闻名的酷吏?

站在文官队列之首的吏部尚书吕本,手猛地一颤,脸色瞬间从青转白。

他身旁的左都御史詹徽更是嘴唇哆嗦,几乎要咬碎后槽牙。

马天此前逼死吕公,在龙脉案中毫不留情地查办了几十个文官,如今竞摇身一变成了太子少师,这不仅是对他们权势的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