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悠南的这个乡居改造系列视频,虽然目前的流量还不算很高,但已经被一些企业的推广方注意到了。因为李悠南不怎么看私信,他的主页上又挂了商业合作的微信,这段时间加他微信的合作方还挺多。他结束一天的忙碌,回到家里才慢吞吞地拿出手机看那些消息。
首先是那些“在吗?在吗”的打招呼,直接被李悠南给无视了,怎么说呢……太不专业了。问“在吗”的这种,要么是没什么经验、初出茅庐的愣头青,要么就是跟别人沟通能力不怎么好的人,纯粹是降低效率、浪费时间,跟他们沟通下去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太好的结果。
虽然是刻板印象,但有道理。
相比之下,那些打招呼时就直接提出需求和具体事项的人,就会给人专业的感觉。
再不济,至少在加别人好友的时候说“我是某某某公司的”,这样的话也会给别人相对专业的印象。李悠南把这一阵子加他的十几个合作方整理了一下。按照一部分合作商的要求添加广告,广告插入进来会显著降低视频的观看体验,而相对应的报酬却不怎么高。
绝大多数的合作商报价范围都在5000块钱以内,这个数字是根据李悠南的粉丝数量来的。他现在虽然已经猛涨到了20万粉,但是在接商单的时候,这个量级的粉丝数量一单往往只有几千块钱。虽然对于一般做自媒体的人来说,几千块钱已经很不错了,一个月坚持做下去,能接个几单就能有上万的收入,已经可以算是高收入群体了。
但是,李悠南也知道自己的情况跟那种同量级的主播不太一样。
因为他的每一条视频点赞数都很高,这也是他可以议价的资本。
他的想法是,如果加入广告会让观看视频的体验下降,那么几千块钱肯定是不行的,这涉及到他这个账号的长期发展。
李悠南筛选来筛选去,暂时只选定了三条商业推广。
一个是像牛皮癣一样的二手回收网,一个是二手车交易网。
这两个推流的要求不高,只需要在视频里念上十几秒的广告词就行了。这两条商单价格在李悠南的商谈之下,也给涨到了7000块钱一条,对于他这个量级的主播来说已经非常高了。
而还有一条商单,虽然单价低一点,但要求也更低,是某某饮料品牌。
它的要求仅仅是在视频里至少出现他们品牌的电解质饮料20秒以上,不需要刻意去念广告词,这对于李悠南来说就非常友好了。
可以无缝融入视频!
接下来还要忙碌一阵子,可能李悠南还会请一些小工来帮忙,正好需要饮料商的赞助,对方也是很爽快地按照李悠南给的地址提供了几十箱电解质饮料。
这一单的价格是,每一条视频根据播放量2000块到5000块不等,并且可以长期合作。李悠南的想法是,这个一整个系列视频都可以跟这个电解质饮料合作,但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条视频,李悠南的要求是5000块钱至1万,因为按照龙哥的说法,最后一条视频才是流量最高的。对此,对方倒是没有立刻拒绝,只是说需要考虑一下。
李悠南现在的问题是,自己确实没有太多精力去对接商业上的事务。
晚上再给JK龙发视频的时候,顺便说了一下这件事,毕竟剪视频的时候需要龙哥把广告给弄进去。JK龙嗤笑了一声说:“你接的这些都是什么广告啊?掉档次了,而且钱也太少了吧。”
按照跟JK龙的合约,这部分的收入要给他提成。
李悠南有一些悠哉地想,还以为真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生物呢,没想到还是会关注收益嘛。
要加广告进去的话,JK龙肯定是会知道的,他是剪辑视频的人嘛。
不过李悠南还是意识到了一个bug,商业合作是跟自己谈的,价格也是自己确定的,最终的收益,合作方会直接打给自己,也就是说龙哥最多只能知道有商业合作单,但具体价格是多少,完全是自己这边口述的……全凭自己一张嘴。
比如假如企业给自己1万块钱,自己跟龙哥说是1000块钱,龙哥都没有办法查证。
李悠南想了想,老老实实跟JK龙说了一下这个情况。
那头的JK龙沉默了一阵子才说:“所以呢?”
李悠南轻轻挠了挠前面的刘海,打字过去:“最好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要不然这样行不行,每次我接推广的时候签的合同也扫描一份给你。”
将这条消息发给JK龙以后,李悠南看到对方一直是“正在输入中”的状态,但过了一阵子,他才发过来消息:“没必要。”
李悠南看着这三个字,一时间有一些好笑。
对于一个素未平生的人,他是怎么做到如此放心的?
想到这里,李悠南甚至有一些惭愧,因为他就没有办法做到对JK龙100%的信任。
但紧随其后,JK龙又说:“不过,你接的这些商单也太次了,这样,商业合作这一块,还是我来帮你弄吧,给你接一些质量高一点的商业推广。”
李悠南眉梢微微一翘,因为龙哥至少目前还没有表现出这方面的才能。
李悠南迟疑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