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起势(1 / 3)

凉山。

这里已不是梁国边境。

金阙子当年一剑落下,将梁国边境线向前推移了七百余里。

此前六部已派人前往接收,驻扎。

如今那边有陈国旧部,趁乱而起,杀光了梁国官吏。

但陈国不敢冒犯仙人之威,不愿再将这些土地纳入版图。

因此这些叛军打算自划疆域,在陈国,梁国之间新立一个国家出来。

一河之隔,便是反贼所在。

河对岸新驻扎了数千人,就是为了防范凉山营。

此刻宋念丰登临凉山,居高眺望。

只见对面换一幅红色火圈,中间神鸟展翅,周边立满刀兵的新旗帜。

以武立国,浴火重生。

又或者,是新生。

站在宋念丰身边的,是年前刚从牢里放出来的前任知府楚岚舟。

年前宋念丰“查明真相”,那位户部官员下派后,到处索要贿赂,欺男霸女,才被楚岚舟“绳之以法”。

报予刑部,吏部,兵部后,由温修文从中周旋,给楚岚舟弄了个五品的咨议参军。

从四品知府,降到五品咨议参军,可谓损失巨大。

但楚岚舟不以为意,现在各个州府,城池,大多是都司或者守备一手遮天。

能以知府之身,掌控军政大权的并不多。

要么沦为傀儡,要么人头落地。

如今的荣安城和峰峦城,自然都是宋念丰做主。

对楚岚舟来说,这已经是比较好的结果。

他手里捏着两封信,其中一封来自河对岸。

叛军派了使者前来,想要和平相处。

他们的意思很明确,自身所在本为陈国故土,如今梁国分崩在即,陈国又不愿他们认祖归乡,不得不自立为王。

知晓宋念丰的厉害,希望井水不犯河水。

随之奉上了一些财宝,大约价值万两。

还说等立国后,会有更多。

另外,梁王已无子嗣,他们愿意出兵支持宋念丰竖王旗,讨伐周边。

将梁国,改朝换代为宋国。

到时候两国永世交好,互不侵犯,他们更可以作为陈国进攻梁国的缓冲地段。

另一封来自陈国的探子,内容言简意赅。

“陈国疑有仙临!”

“大人。”楚岚舟出声。

宋念丰仍旧看着对岸的叛军:“说。”

楚岚舟恭声道:“叛军请您竖王旗,实则要用您挡住梁国讨伐,用心险恶。一旦我军落入颓势,必遭突袭,到时候凉山至荣安城,都恐不保。”

“依属下见,如今天下大乱,各地已有互相征伐之事。流民军屡见不鲜,军阀混战是迟早的事。”“趁着还有时间,广积粮,缓称王,避免成为众矢之的。”

“更可借此向朝廷索要一二,壮大自身。”

“待时机成熟,以匡扶天下,勤王护驾为由征讨,也算师出有名。”

楚岚舟一番话,把旁边几个千夫长,百夫长听的连连点头。

不愧是前任知府,说话就是让人觉得有道理。

宋念丰没说话,依然目视前方,目光深邃。

楚岚舟展开第二封信,接着道:“陈国疑似有仙,目前尚不知晓具体如何。因此,这河对岸的叛军,应不予理会。”

“若纷争再起,他们确实可以作为缓冲,给我们争取时间。”

“只是……”

楚岚舟似有些犹豫,千夫长卢知秋,也算几人中为数不多擅长谋略的。

见楚岚舟欲言又止,便开口道:“楚大人是否是想着,万一陈国仙人如先前攻伐,我等无法力敌,该作何退路?”

楚岚舟看向他,赞许的点点头:“你说的很对,倘若仙人攻伐,势必无法阻挡。”

“所谓人无近虑,必有远忧。居安思危,方不落入进退两难之境地。”

卢知秋道:“下官以为,若陈国进犯,也要先收回那七百余里疆士。我等要么降,要么退,并无第三条路。”

“若要退,退至何处呢?是退至大人老家临安县,还是退至京都城,又或者投诚他人,再不然火中取栗,攻占其它城池?”

“这……”卢知秋摇摇头,拱手道:“下官并未考虑如此细致,还请楚大人明言。”

楚岚舟先冲宋念丰拱手,道:“临安县身居平原,又无天险,说是天下粮仓,实则近些年风雨不利,大量减产,不复以往。去了那,混战首当其冲,此为下下策。”

众人都听的微微点头,所谓兵马未出,粮草先行。

良田多的地方,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

楚岚舟接着道:“皇室只剩下梁王一人,退守京师,虽可挟天子以令诸侯,却是众矢之的。以我们如今的力量,无异于自寻死路,此乃下策。”

“火中取栗,若胜了,可获得喘息之机,却也要提防他人趁虚而入。远交近攻,稍有不慎,万劫不复,此乃中策。”

“凉山营战力非凡,广为人知,投诚他人,大人也必得高位。借大树遮阴,徐徐图之,此乃上策。”卢知秋听的眼睛一亮,道:“楚大人果然心思敏锐,此四策确实句句在理,令人茅塞顿开!”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