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太监不能当皇帝(2 / 3)

,贺周知正坐在府中批示公文。

一身盔甲的贺明才从外面进来,先是行礼,然后才道:“爹,唤我来有何事?”

贺周知抬头看他,今年已经三十四岁的贺明才,身材魁梧,已经是副都统了,领兵数万。

娶了两个老婆,各生两个孩子,都是儿子。

性格脾气较年少时收敛许多,虽还是火爆,却已练得几分沉稳。

贺周知道:“我要回临安县一趟,安排下。另外我走后,这里的事情暂且交予你应对。”

“您要回临安县?”贺明才听的眼睛一亮:“可是宋伯家里有什么事?要不然我也跟您一块回去。”他被接来已有十多年,和宋承槃那些晚辈多年未见,平日里只能书信来往,很是想念。

贺周知瞥他一眼,道:“若是不怕你二娘惹出事来,你回去也无妨。”

贺明才听的讪笑一声,想想自己那位脾气刁钻,蛮横不讲道理的二娘,还是算了吧。

娘亲于佩兰性格宽厚,不喜和人计较,总被二娘殷悠宁欺负。

只是贺周知一直说家和万事兴,充当和事佬,才没闹出太大风波来。

现在殷悠宁的孩子也二十岁了,在贺周知的严厉教导下,还算懂些道理。

但殷悠宁对这个孩子期望极高,或许因为夫妻俩都太严厉的缘故,名叫贺明言的二儿子总是唯唯诺诺,没点男子气概。

惹的殷悠宁更加生气,要再生一个,结果连生两个都是闺女。

再想生,已经年纪大了。

要知道,贺周知自己都近七十岁了。

虽说练习桩功数十年,更有火灵芝相助,武道修为也只堪堪达到第八境。

好在身子还算硬朗,看起来倒像五十岁左右的样子。

安排妥当后,贺周知喊了于佩兰过来。

得知要回临安县,于佩兰高兴的很。

“这么多年没见他们一家,也不知如今可变了模样。倒是我,已经显得老了。”于佩兰说着,摸了摸满是皱纹的脸颊。

于佩兰也练过一段时间的混元无极桩功,但她资质不行,加上年纪又大,对武道更是毫无兴趣。每日就是读书,写字,有点上瘾。

桩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想练出门道几乎不可能。

至于殷悠宁,贺周知并未传授桩功。

殷悠宁对这门桩功,同样没什么兴趣。

用她的话来说,不过乡野村夫家出来的武道功法,能有多好,不练也罢。

二儿子贺明言倒老老实实每天桩功一个时辰,从不落空。

此次回临安县,贺周知并没有带上殷悠宁母子俩,把他们都留在了平山城。

只带着于佩兰,在数百护卫簇拥下,朝着临安县而去。

多日后,贺周知刚进入秋谷城势力范围,便见宋念守早早在那等候。

今年已经四十三岁的宋念守,满是成熟气息。

走上前来主动行礼:“侄儿拜见贺叔。”

这些年来,宋念守把持秋谷城大权,将四县一城治理的蒸蒸日上。

连远在平山城的贺周知,都听说了他的贤明。

如今一见,只觉得除了岁月在宋念守身上留下少许痕迹,更多的,只有历经沧桑的智慧。

年少时的那份俊秀丝毫不减,反而因为些许沧桑,更显风范。

贺周知不禁拉着他的手感叹道:“明才和明言若能有你一半,我便知足了。”

宋念守笑着道:“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们未必就像您说的那样。”

贺周知摇摇头,没有辩解。

但他心里明白,自己的两个儿子和宋念守差距有多大。

一路走来,只见四县百姓安居乐业。

田间地头,尽是劳作之人。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苦痛,仿佛干活是天经地义且快活的事。

贺周知自认也是一个擅长治理的人,但他治下的百姓,却未必能像这里如此平和。

宋念守道:“百姓么,最大的愿望不过是吃饱饭,其次是有遮风挡雨的屋檐。而所谓幸福,不过是层层递进的满足感。这是我爹说的,也是我如今的施政策略。”

“原来是大哥说的,难怪……”贺周知道:“你回头可要把这些施政策略写上一份,待我拿回去好好学习一番。”

“不急,家里已经准备好酒菜,就等平山王大驾光临呢。”宋念守道。

“臭小子,倒是比小时候会开玩笑了,听说又生了个儿子?”

“嗯,爹给他取名宋承初,如今已经十四岁了。”

一路聊着走着,来到宋家宅院附近的时候,贺周知举目望去。

只见宅院和从前倒没太大变化,只是外墙和屋顶瓦片翻新了一下。

另外,院外多了几间房子,那是宋念顺的屋。

门口栽种的几颗树苗,已经长的又粗又高。

树杈上搭了十几个窝,各种禽鸟都有。

明明互相之间有竞争,却在树上相安无事。

贺周知不禁看的惊奇,感叹道:“这里真是人杰地灵,我现在愈发相信,地底可能真有一条龙脉了。”尚未进院子,宋启山已经带着一家人出来迎接。

两位老兄弟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