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2月18日上午,银河证券公司总经理打电话给霍建明,告诉他一个好消息,霍建明布局多年的第一个目标淘化大同拿下了,银河证券公司已持有淘化大同50.1%的股份。
霍建明大喜,立即打电话给利国伟,让他前往银河证券公司与自己汇合。
银河证券投资公司叶文办公室,霍建明、叶文、利国伟三人围坐在茶几旁,叶文把整理好的一大堆股权证明文件递给霍建明:
“老板,共计收购了50.1%淘化大同的股份,剩下的股份40%在陈家、黄家等几个淘化大同创始家族手中,其余不足10%的股份大部分都在那些证券公司手中。”
霍建明接过来,翻看了一下,满意的点了点头:
“不错,干得漂亮!”
说完,他把手中的股权证明文件递给了利国伟,对他说道:
“利总经理,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恒生证券公司了。我的目标是全资收购,然后直接退市。
如果陈家、黄家不愿意出售手中股份,你直接告诉他们,我接手淘化大同之后,会投资三亿港币扩大生产规模,他们不跟的话股份就会被摊薄,而且在五至十年内我没有分红的打算。”
利国伟笑了笑:
“老板,没问题。我和陈家、黄家都有些交情,况且我们如今已持股过半,只要价钱合适,我相信他们应该都会同意的。”
三人随后又商议了一番,临近中午,霍建明和利国伟才一起离开。
当天下午,利国伟一一拜访了陈家、黄家等淘化大同股东。得知霍建明已持股50.1%,还打算投资3亿港币扩大生产规模。略微考虑了一下之后,他们都以溢价20%将手中持有的股份出让给了霍建明。第二天上午,香港证券交易所刚开市,便突然爆出了一个惊天大瓜:霍建明已经持有淘化大同90.1%股份,已触发对所有剩余股份的强制性全面收购义务。他已委托恒生证券公司负责强制性全面收购,并已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了退市申请。
消息来得太快太突然,让那些手中持有淘化大同股份的证券公司痛惜不已,没有了争夺股权的收购大战戏码,那得少赚了多少小钱钱?
但为时已晚,霍建明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拿下了淘化大同90.1%的股份,这些证券公司和其他持有淘化大同股票的投资者,只能乖乖的以淘化大同六个月以来的最高股价,与恒生证券公司进行交割。消息传出,全城轰动。许多人都对霍建明突然成功收购淘化大同非常好奇和惊讶。想起了霍建明旗下有家恒生证券公司,许多人自认为已经了然了,将他成功收购淘化大同归功于恒生证券公司。但是,经此一役之后,香港几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开始警惕了起来,纷纷打听霍建明这次成功收购淘化大同的具体情况。不少担心会发生像霍建明这次突然成功收购的类似事件发生的上市公司,掌控公司经营权的大股东立即纷纷增持公司的股份。
与此同时,“成功”帮霍建明收购淘化大同的恒生证券公司,立即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他们开始紧盯着恒生证券公司的一举一动。
霍建明自然很清楚,前世淘化大同在1972年被吉隆坡森那美集团收购,自己从其手中将淘化大同截胡,必然会打草惊蛇,引起那些英资上市公司的警惕。
但他思量再三,还是决定提前将其截胡。
原因无他,银河证券公司这么多年下来,在不惊动那些英资上市公司的前提下,已经把所能收购的英资上市股份全都收购到手了,再继续收购下去已必定会被对方发觉。
霍建明再三考虑过后,只能让银河证券公司暂时停止收购英资上市公司股票,让其先潜伏下来,等三年后香港股灾爆发时再伺机出手。为此,他将这次最终完成对淘化大同的收购交给了恒生证券公司,将其摆在明面来吸引所有人的目光,给银河证券公司打掩护。
12月23日,恒生证券公司完成对淘化大同100%收购,霍建明全资拥有淘化大同。同日,淘化大同更名为霍氏食品有限公司。
次日上午,霍建明携同刚聘请的李清泉前往淘化大同公司总部。
李清泉,广州人,现年25岁,1966年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工学本科专业毕业,祖上几代人都从事食品行业,帮广州某酱油酿造酱油、蚝油等调味品。
1966年7月,因特殊原因,李清泉一家定居香港,在香港办了个酿造酱油、蚝油等调味品的小作坊,自产自销。由于资金有限,小作坊的产能跟不上,家里人口又多,一大家子共计三十几口,小作坊的利润只能勉强维持一家开销。
前几日,李清泉看到了霍建明在《香江日报》刊登的招聘广告,立即与家里人商议,前来面试。霍建明见他熟悉酱油、蚝油等调味品的酿造工艺,又是自己前世母校食品工学本科毕业,当场便拍板聘他为即将更名为霍氏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原淘化大同现更名为霍氏食品有限公司的陈家、黄家等原管理层已经全部离职,剩下的管理人员都是由低层升任的工薪一族。
这倒也方便了霍建明对霍氏食品有限公司开展大刀阔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