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全部都是好消息!(1 / 2)

内阁会议最后,蒋青云再次老调重弹。

“诸位,大清是皇上的,也是我们的。如果大清亡了,我们肯定没有好下场。我们要同舟共济、想方设法渡过眼前的财政危机,拜托了。”

“我等唯首辅马首是瞻。”

散会时,蒋青云留下了祖大寿。

“老祖,身子骨一向可好?”

“还成,老夫心宽,不爱管闲事,估计还能活个三五年。”

“我不行,我操心太多,首辅这个位置看似风光无限,实际却是个烫手山芋。”

“能者多劳嘛。”

屋内暂时沉默。

蒋青云喝茶,祖大寿也喝茶。

半晌~

“老祖,你怎么看你那位外甥?”

“三桂这孩子打小就机灵。”

“平西王虎据西南,手握十万雄兵,可谓帝国屏障,本相对他钦佩的很。都说外甥似舅,可惜我生的晚,未能目睹祖总兵当年征战辽东之风范。”

祖大寿睁大了眼睛,似有怒气。

“首辅说笑了。败军之将,岂敢言勇。”

“不,自古英雄不以胜败论。创业艰难,且天意不可预测,故而,胜利者未必是英雄,失败者也未必不是英雄。”

祖大寿沉默。

“前辈,你怎么看洪承畴?”

“他是中枢之相,我只是一介区区武夫,我和他之间的地位差着十万八千里。”

“既然你不愿意说,就由我来说吧。洪承畴,罪大恶极,罄竹难书,既无公德,也无私德,他是一头披着人皮的禽兽,泱泱五千年,也属罕见丑类。”

“首辅厌恶贰臣?”

祖大寿的眼睛里又多了一丝敌意。

蒋青云缓缓起身,走到窗囗。

“人活在世上,总有万般无奈。纵然大才如徐庶,也因母亲被俘无奈投了曹操,但他此生并给曹操出一条计策,默默死去。他给后人留下了一句千古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祖大寿错愕,情绪微微激动。

蒋青云仍旧看着窗外,继续娓娓而谈。

“洪承畴,乡野出身,官至超品,位极人臣。按理说,他应该死在松锦大战,可他舍不得死,效法蝼蚁,佝偻求生,也属人性使然。

“他若学徐庶一言不发,也算是守住了人的最后底线。可他不甘寂寞,还想着建功立业。闯军攻陷京城之后,是他主动献策,劝多尔衮入主中原。”

“坦率讲,太宗也好,多尔衮也好,他们压根没指望洪承畴这种分量的人会真正为自己效力,就像曹操礼遇徐庶,千金买马骨罢了。”

“可洪承畴他自己舔着脸去出谋划策。他是谁?他曾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明督师,没有他更了解大明的弱点。”

“人,无耻到这种程度,也算是前无古人了。”

祖大寿起身,拱手到底,然后默默离开。

蒋青云没有回头,仍背着手望着窗外的竹林。

3日后。

蒋青云草拟了一份“通匪名单“,标准是:于崇祯10年之前入仕,官居五品以上,投清之后,官居四品以上。

符合条件的有300人,蒋青云划掉了其中70余人,算是特赦,暂时动不了。

次日。

步军统领衙门按照名单,抄家抓人。

凡男丁,不论年龄大小,一概送入地牢秘裁。

凡女眷,一概交付教坊司。

凡家产,全部充公。

一口气诛杀了200余家,京城汉官锐减大半,闻者心惊。

这件事在内城旗丁当中却未曾引起太大反响,因为一来没有公开处斩,二来被抓之人几乎都是汉官。中枢衙署,为之一空。

清算,是矫枉过正的第一步!

南城,蒋府。

文氏从大名府回京了。

“娘,可还习惯?”

“好,就盼着你早生儿子。”

“娘,这不难,毕竞我还年轻。”

“对了,江南望族纷纷派人来京,想献上家族女子与你为妾。”

“全部拒绝。”

“云儿,听说你最近杀了许多的汉官。”

“是的。”

“可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未曾反对过你。”

“娘,这些人看似是中立派,实则随时会站到敌人那一边,他们随时可能跳出来给我一击。这些汉官甚至比满官更希望我垮台,因为他们可以接受异族上司,但接受不了同族”

文氏缓缓点头。

“娘,我还想告诉你两件事。第一,直隶首府将从大名府迁到保定府,我爹担任直隶总督。第二,江南省将一分为二,江苏,安徽互不统辖。我准备让朱国治去做江苏巡抚,把水搅浑。”

文氏瞬间一惊。

“江南大户又欠缴了?”

“是,拖欠逐年严重,我怀疑这帮江南大户隐匿了很多田产。”

“你要杀人?”

文氏欲言又止。

蒋青云索性挑破了。

“娘,你若有疑虑尽管讲。”

“云儿,杀戮解决不了问题。世家、士绅、胥吏里面没几个好人。但自古皇权不下乡,如果没有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