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沸腾的温布利!(1 / 2)

西蒙尼也注意到了苏长歌的选择。

其实如果是他来指挥的话,他会要求球队收缩,压缩空间,防守,先顶住对手进球之后带来的气势高涨的攻势。

但其实现在苏长歌的方式,虽然运用的方法不一样。

但思路是一样的。

都是先防守——收缩阵型摆大巴是防守,控制住球权也是防守。

放慢节奏,控球。

其实更多的是一种防守的手段。

对手脚下没有球权。

自然不太可能进球。

但防守只是为了不让对手扩大比分。

要赢球,需要的是进攻。

苏长歌一边控制着节奏,一边思索着破局之道。

从拜仁慕尼黑的这几十分钟的比赛来看。

他们显然充分吸收了在小组赛两次输给马德里竞技的教训,他们有非常充分的准备,同时拜仁慕尼黑也非常清楚马德里竞技的软肋在哪儿。

罗本的两次突击,都打在了马德里竞技最薄弱的时刻——在苏长歌压上去进攻的时候。

苏长歌再全能,再强。

他也无法瞬移。

他是个人,不是神。

当他的位置在前场的时候。

拜仁慕尼黑突然的反击,就让他们得到了一个挑战马德里竞技的没有苏长歌存在的防守体系的机会。

这让他们收获了两个进球。

苏长歌也知道这一点。

不过他的应对办法并不是自己就此放弃进攻,收缩在后场了。

这太消极了。

在他看来。

能解决问题的,终究还是进球。

苏长歌主导了节奏。

在慢悠悠的节奏下,他突然往前传了一脚。

科斯塔领球后在禁区内直接射门,足球打在了边网上。

拜仁慕尼黑的球员们松了一口气,他们终于拿下了球权,随后坚决打两条边路。

通过罗本的突破,完成了一次传中。

禁区内米兰达把球顶了出来。

克罗斯禁区外凌空抽射,在苏长歌的压力下没能压住,打飞了。

球权再次回到了马德里竞技的脚下。

马德里竞技从后场发起进攻。

面对拜仁慕尼黑的高位压迫。

苏长歌回撤,背对进攻方向接球,库尔图瓦传球过来的时候,他迎着球而去,随后右脚外脚背一脚弹传,足球斜向传到了边路的劳尔加西亚的脚下。

这一脚几乎没有提前观察的传球很出人意料。

至少拜仁慕尼黑的球员是没想到的。

劳尔加西亚带球压过半场。

拜仁慕尼黑的高位压迫被破,只好迅速回防。

与此同时。

苏长歌上来接应劳尔加西亚的横传后领球向前,在施魏因施泰格的纠缠下推进到了进攻区域。

不过施魏因施泰格的努力也没白费。

他至少没有让苏长歌沿着中路突进,在他的压力下,苏长歌把球带到了禁区右侧前沿地带。

与此同时。

格列兹曼横向移动后直插右侧肋部。

苏长歌也在看着格列兹曼移动的区域有。

两人的动作立刻让拜仁慕尼黑的球员认为,这二人很可能要来一次二过一配合。

于是拜仁的防线立刻展开了针对性的防守。

丹特扑向格列兹曼。

诺伊尔移动到前点,封住格列兹曼射门的角度,其他的防守球员也在往这一侧移动,压缩空间。

苏长歌身体顶住施魏因施泰格,目光将所有球员的移动都收入眼底,画面在脑海中呈现,仿佛一幕幕电影一样。

在苏长歌的面前,有许多选择。

看似最合理的选择,还是直传给格列兹曼,让禁区内的格列兹曼尝试射门。

保守的选择则是护住球,等待从后面正在跑上来的边后卫胡安弗兰。

拜仁慕尼黑的球员当然也知道这些,这从他们重点防守格列兹曼就能看得出来,他们对苏长歌,对马德里竞技的研究有多深入了。

但事实上

苏长歌还有一个选择。

他不动声色,眼睛始终盯着格列兹曼。

格列兹曼在加速。

他也坚决认为。

自己会接到苏长歌的传球,前面人数虽然多,但是在禁区内,只要他反应够快完成射门。

就算没进。

也是个角球。

其他的马德里竞技的球员也是这么认为的。

科斯塔在冲禁区中路,他在抓一次补射,或者格列兹曼可能的传中。

科克在中路靠拢,准备抢第二落点。

劳尔加西亚则是往禁区弧跑,也在抓补射的机会。

拜仁慕尼黑的防守球员也在移动之中。

“苏传球”

解说席上。

解说员们也在脑海中构筑出来了苏长歌传球,格列兹曼射门的画面。

就在此时。

苏长歌脚背把球拨开,稍稍远离了施魏因施泰格之后,身体突然脱离了和施魏因施泰格的接触,在对方重新贴上来之前,他小腿摆动

左脚脚背把球削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