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喜得二子一女,朝臣得知都恭贺之。
自孝武皇帝始皇家子嗣稀少,孝昭皇帝甚至无子,如此对于皇位传承极为不利。
但眼看天子年纪轻轻就有三子二女,这将来子嗣必然不会少了,这对大汉来说当然是好事。只是对于王美人之死众人都没有任何反应,就好似死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人,就连王家之人得知女儿因保皇子而死,也是欣喜不已!
毕竟一位皇子的存在能为家族带来多大的利益,这点所有人都清楚...…
刘询得知王家反应冷哼一声,对于王家顿时有些失望,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如此做派实在有失亲情,令他不喜。
不过看在王美人的面子上他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对于王家之人再也没有了任何期许。
又有了三个孩子,刘询变的更加忙碌,对于几个孩子的未来他心中已有了一些想法,但现在还为时过早。
转眼就到了本始二年末,而这时他也收到常惠的第一份奏疏. . ..…
乌孙国,国都赤谷城,位于阗池东南方位,天山西南,赤河源头。
西邻康居,北交匈奴,东接闻宿国,乃是西域交通节点,位置极其重要。
此地多河流,其地多雨,天寒,其山多松树 . . .…
赤谷城分内外两城,外城设瞭望台,内城为木架与夯土建制,城墙之上多留有箭孔,为抵御外敌而设,为西域坚城。
王宫之中,常惠手持节杖,昂首走进王宫,凡见之人都露出敬畏之色。
常惠毫无惧色,昂首挺胸,脸上虽无傲慢,但其自信无匹,无人可与其对视。
上首坐着一男一女,男子满面胡须,头戴王冠,颇具英武之气。
女子四十许,却风华绝代,皮肤细嫩,见之令人难以忘怀。
“大汉使节,天子亲命护乌孙校尉常惠,拜见大王..王后!!”
乌孙昆弥翁归靡闻言连忙虚扶道:“贵使远道而来,不必多礼,快快入座!”
王后不是他人,正是大汉的解忧公主,看到常惠顿感亲切,笑道:“常校尉还请入座!”
“多谢大王. .王后!”
常惠没有多言,直接于左侧上首坐下,这是大汉使节特权。
对于如此举动,不管是翁归靡还是在场乌孙大臣也都无半点意外,甚至认为理所应当。
大汉的强大当年征伐大宛的时候就已经见识过了,这才不过二十余年,见过当年场景的人大有人在。待常惠落座,解忧公主叹道:“谁知孝昭皇帝突然驾崩,本宫每每闻之无不叹息!”
“殿下节哀,孝昭皇帝驾崩大汉百姓无不哀痛,但天不假年,为之奈何,还请殿下节哀啊!”此时常惠称呼变成了殿下,算是拉近了关系,听到这个久违的称呼解忧公主有些恍惚。
看到王后如此,翁归靡轻叹一声,随即问道:“匈奴欺我乌孙太甚,孝昭皇帝在时本王和公主就上书大汉请求支援,但. ....”
“不知此次使节前来可是解我乌孙之忧而来?”
翁归靡没有寒暄,直接问道,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就连解忧公主也都看了过来!
常惠轻笑一声,朗声道:“正是如此!”
“匈奴猖獗,竟敢觊觎我大汉公主殿下,简直不知死活,我大汉天子闻之怒不可遏,更言乌孙乃我大汉友邦。”
“友邦有难,岂能坐视不理?”
“经朝臣商议,大汉尽起铁骑二十万,欲灭匈奴嚣张气焰。”
“本使正是为此而来!”
此言一出,不光是翁归靡镇住了,就连众多乌孙臣子也都被震的脑袋嗡嗡作响。
“二十万....骑兵?”翁归靡颤抖着确认道。
“不错,二十万铁骑而已,若是不够,陛下有言还可再次增兵,定要为大王和公主讨回公道。”看着众人,常惠微微一笑:“本使此来就是为大王和王后所请。”
“大汉二十万铁骑此时已在匈奴南方边境枕戈待旦,只要一声令下,尽可进入草原,杀他个片甲不留!”
“此时秋高马肥,匈奴人赖在乌孙边境不走,大汉国力强盛不敢招惹,而乌孙国弱,定是他们最好目标,一旦放走他们,待我大汉撤兵,遭殃的还是乌孙。”
“此乃天子符节,凡是大汉军队,本使都可以调动他们配合,因此大王不必有任何犹豫,尽管从西线直接攻击匈奴后方,定然大获全胜!”
常惠举起符节,直视翁归靡,道:“大王上书愿起兵五万精骑,此话可算数?”
“这..”
翁归靡面带犹豫,他当初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就是希望大汉出兵帮助乌孙出口恶气。
五万骑兵?那可是乌孙的全部兵力了,这和举国之战有什么区别?
“大王想反悔?”常惠上前一步怒视道。
“使者息怒,大王只是在想如何出兵,既然答应的事情必然不会食言,使者还请放心!”
常惠看向出言的解忧公主,面色松弛了些,但还是直视翁归靡道:“希望大王能够遵守承诺!”“大汉后将军营平侯赵老将军如今已经西出玉门关,在蒲昌国境内驻扎,一旦有变,怕是.. .”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