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三军会师,共发汴梁!!(求月票!!)(1 / 2)

赵恒的目光像受惊的兔子,在殿内众人脸上扫过。

最后落在白时中和李邦彦身上,带着一丝微弱的希冀,盼着这两位“重臣”能站出来分担。李纲深吸一口气,压下喉头的腥甜和心中的悲凉,沉声道:

“守城乃国之柱石,需德高望重、老成持重之臣坐镇统筹。

白相乃百官之首,李枢密执掌军机多年,二位大人足堪此任!”

“万万不可!”白时中像被蝎子蛰了屁股,猛地从椅子上弹起来,脸色煞白如纸,连连摆手,声音都变了调:

“老臣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且素不谙兵事,此等关乎社稷存亡之重任,非李右丞这等忠勇无双、深孚众望之臣不可担当!

李右丞方才于宫门之外,慷慨激昂,愿为陛下效死守城,言犹在耳!

莫非只是空口白话,证骗陛下与满朝文武不成?!”

他情急之下,竟指着李纲,尖声质问,语气刻薄恶毒,只想把这口烧红的烙铁狠狠按在李纲手上。李邦彦也急忙跟上,点头如捣蒜:“白相所言极是!李右丞忠义贯日月,勇毅冠三军!

值此危难,非李右丞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何人能当?臣等必竭尽全力,为李右丞筹措粮饷,安抚后方!”

他话也说得漂亮,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面对这赤裸裸的推诿、挤兑,李纲眼中却没多少失望。

有这些蝇营狗苟的同僚,如何成事?

他深吸一口气,整个人满怀冰冷的决绝悲壮。

随着李纲整了整被风雪打湿的绯袍,便对着御座上那瑟瑟发抖的君王,深深一揖。

他腰杆挺得笔直,声音不高,却如同洪钟大吕,震得所有人心惊:

“陛下!守土护民,捍我国祚,乃人臣本分!纲愿以此身,为陛下守住这汴梁城门!人在城在,城破臣亡!绝无虚言!”

“人在城在!城破臣亡!”

八个字,字字千钧,带着铁与血,狠狠砸在大殿死寂的空气里,余音嗡嗡作响。

赵桓看着阶下李纲额头已经凝固的暗红血渍,原本心中被白时中挑起的猜疑,瞬间被淹没,不由夹杂起一丝火辣辣的羞愧。

“好!好!!”赵桓猛地一拍鎏金扶手,声音拔高,带着激动。

“李卿忠勇,朕心甚慰!

朕即刻下旨,加封李纲为尚书右丞,东京留守,总摄汴梁一切防务!

赐天子剑,授先斩后奏之权!

白时中、李邦彦!尔等需倾力辅佐,若有怠慢,军法从事!

陈良弼,速发朕的勤王诏!八百里加急!令天下诸路兵马,火速入京勤王,不得有误!”

“臣领旨……谢陛下!”李纲再次深深一揖。

当他直起身时,眼中再无彷徨,只有一片燃烧的、近乎悲壮的火焰。

他遥望着远方,那是徐澜率军赶来的方向。

李纲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拉开帷幕。

入夜。

阳武县。

自攻破此城后,徐澜便率八百骑于此稍作休息。

“主上,天寒,您注意加衣。”

岳飞见徐澜此刻仅穿着单衣,站在月下眺望远方,不知在思索什么,便拿了件袍子走过来,轻声说道。徐澜见状,倒也没有拒绝,便由岳飞为他披上了袍子。

“岳飞啊,你说,当天下已定后,你有什么想做的事情吗?”徐澜问道。

岳飞闻言,先是一愣,随后陷入沉思:

“主上,这个问题,我却是没想过……”

他在遇到徐澜之前,其实都没想过太远的事,但那时候金军已经将战火燃烧到大宋边境。

因此,他那时的想法,就是从军、驱逐鞑虏,保家卫国!

而投效徐澜后,他便紧随主上的步伐,奔走四方,所以反而没有时间思虑太多未来之事。

如今听徐澜这么一提,岳飞才发觉,原来自己曾经追求的东西,现在已经得到了

毕竞别说金军了,就连整个金国都没了,被自家主上单枪匹马镇压了。

现在要做的,不过是将那宋帝拉下马,换一片人间罢了。

而这光景,已然近在眼前。

“回主上,未来之事,我并未想好。”岳飞沉吟片刻说道。

他如今也才二十余岁,距离三十而立都差了数年,如此年轻,定然是还要继续打拼的。

只是,如今想来,从跟随主上到现在,这才过去多久?寥寥数月,便将金国颠覆,大宋也已是囊中之物了。

听到他的回答,徐澜微微颔首笑道:“那便继续随我征战吧。”

岳飞闻言,却是有些疑惑,金国宋国都已是囊中之物,哪怕赵佶跑到了江南,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将这天下平定后,也不知还有什么敌人,能让主上认为需要“征战”。

莫非是西域?还是天竺?亦或者其他更远的地方?

岳飞不由在心中好奇想道。

徐澜看着他陷入思索的模样,轻笑道:“好了,以后你自然知晓。”

“明日启程,直指汴梁!”

翌日。

八百轻骑离开阳武县。

就在徐澜以为此行会直抵汴梁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