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安顿(1 / 2)

大巴车上,一直沉默不语的徐奕洋终于开口了。

“你打算给李老师多少钱的出场费呀?”

黄梓涛想了想,表示:“看情况,按艺人标准给,或者给分成也可以。”

“啊?”

徐奕洋吃了一惊:“你疯了?那得多少啊?”

“多少都给,这点小钱算什么?”

黄梓涛在看到高天风给李启文烧水的画面后,就将对李启文的重视程度提到了最高。

但凡是有点家底的人都知道,跟随比自己更强的人做选择,一定不会错。

以高天风的家庭背景,都心甘情愿的围着那个李老师转。

那位李老师必然有他的过人之处。

况且这份钱并不只是给那个李老师,更多的还是给高天风面子。

而且马永涛也说了,目前只有李启文能救这个场。

这钱得花。

徐奕洋还是很有眼色的。

听到黄梓涛的回答,她就不再多问了。

她当初出道前,只是黄梓涛公司签约的一名小艺人而已。

一步步混到老板娘的身份,她主要靠的就是自己的分寸感。

这种决定黄梓涛一旦做了,她也就不会再过问了,否则只会伤害两人的感情。

听到他们的对话,马永涛在一旁开口插话:“这个钱花得肯定值,你们多了解了解李老师就知道了,他这个人身上有很多内容可以挖。

要想有节目内容,请他绝对没错。”

见他这么保证,黄梓涛也放心了,转而开始和他商量节目内容:“那我们怎么拍呢?”

马永涛已经有了想法:“我是这样想的,你们两个人就作为节目的先行官,熟悉村里的环境。但因为没有启动资金,所以没饭吃,必须想办法解决温饱问题。

然后你们就去到了李老师的家里蹭饭,然后顺利把李老师引入进来。

之后你们再为了挣启动资金,给李老师打下手,让他给你们算工钱…”

他一边说着想法,大巴车一边往拍摄场地驶去。

来到拍摄场地后,黄梓涛看到了四合院样式的场地,有些惊喜:“咱们也住四合院啊?这个四合院,看起来和李老师家很像啊!”

“这个场景的设计本来就是李老师帮忙改的,当然像了。”

马永涛说着,就和迎上前来的宋村长握了握手:“好久不见,宋村长,辛苦了。”

“么事么事!”

村长笑呵呵的和黄梓涛也握了握手:“哎呀!今天真是看见明星了!我这辈子还是第二次见活的明星呢‖”

黄梓涛被他的口音逗笑了,问:“那第一次是谁?”

“李启文么!”

村长想也不想的回答:“他也上过电视,还是咱农民看的频道,也是明星!”

“上电视?”

马永涛只刷到过秦省文旅的视频,却不知道李启文还上过电视:“他上的哪个电视?什么频道?”“农林频道么!咱农民就看这频道。”

村长笑呵呵的说着,一边抬手邀请:“都进屋,我前几天叫了村里几个女滴过来把屋里屋外都打扫了一遍。

都干净着呢!哪哒都是新新的。”

跟着他进了屋,马永涛却还在想着李启文上电视的事。

他是学电视编导出身的,虽然现在在做网络综艺,但他对传统媒体还是比较了解的。

现在的传统媒体,的确被网络媒体打得丢盔弃甲,就连生存都无比艰难。

但传统媒体是媒体行业的根基,意义更为重要。

传统媒体,比如电视台,报纸,广播等渠道,都是面向全国观众的,是真正的官方喉舌。

在网上无论怎么爆火,都只是民间的自娱自乐。

可一旦被官媒报道,那性质就不一样了。

他知道农林频道,那是全国农业频道中影响力排前几的大频道。

这样的媒体能来采访李启文,花篇幅报道他,绝对不是随意为之的。

至少证明,上面是很重视,很鼓励他这样的存在和行为的。

意识到这点后,马永涛也愈发庆幸自己说动了李启文来帮忙。

他们这档节目,本来就是打着“展现现代化乡村生活,帮助农民和农村更好更快的发展”的名号。能请到李启文这样的人才加入,对节目也是好处巨多。

来到院里后,黄梓涛看了一圈环境,却有些失望。

这四合院的样式的确是不错,但却太新了。

所有的地方都是新盖的,一点生活气息都没有。

于是,他向马永涛抱怨:“这院子太新了呀!哪儿像住过人的感觉?

人家李老师家那个院子,一看就是有人气的,特别有感觉。”

听到这话,马永涛嗤之以鼻:“你也不看看人家的老宅是什么时候建的,上百年的老宅了,当然有生活气息了。”

黄梓涛顿时不说话了。

将东西行李都放下后,马永涛就和村长一起,把节目组的工作人员,安顿了下来。

拍摄场地只有艺人们能住,工作人员就只能就近安排在村里了。

村长和村里不少人家都沟通好了,把空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