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目光落在金光熠熠的小金钱上,一时啧啧赞叹。
探春笑道:“凤姐姐这份心思才是顶顶难得的,这压岁的金钱怕比我们小时候得的都精巧。”惜春也难得露出一点少女的活泼笑意,脆生生道:“赶着小侄子抓周,正好抓个金麒麟。”迎春只抿嘴笑,元春则低首逗弄着怀里的巧姐儿:“大姐儿,瞧瞧,给小弟弟小妹妹备下的好东西。”巧姐儿懵懂地拍着小手,咿呀叫道:“我也要!我也要!”
凤姐笑道:“你爹早给你备下了更好的压岁钱。
再说了,等着明天,你三叔还能亏了你不成?”
巧姐这才不闹。
贾环见状,唇边笑意更深,放下书卷:“凤姐姐有心了。”
他目光扫过满屋子的喜气,落在黛玉温柔含笑的脸上。
他心头仿佛也被这融融暖意浸润得无比舒适。
他下意识看向黛玉的腹部,那里,孕育着与他和黛玉血脉相连的骨肉。
一个即将在万千期盼中降生的新生命。
【儿孙之福:祈福福至,禳祸祸消。端正有相之男,聪明富贵之子。】。
那句无声的提示仿佛温热的暖炉,从他的心中,逐渐的流淌进林黛玉肚子里的新生命。
“王爷。”袭人进来福了一礼:“腊八粥熬好了,现在摆吗?”
贾环颔首。
袭人出去传菜。
不多时,她亲自端着个托盘进来,上面是几碗熬得稠浓的腊八粥。
米粒晶莹圆润,莲子栗子枣肉丰富:“按着前几日的方子熬的,说是最是温补养人,太太们趁热尝尝?”
众人取了粥碗,互相推辞一番坐下。
倒是贾环闻着味道,先取了一碗。
大马金刀的坐下,虎吃起来。
众人见状,也都不端着,纷纷取来,坐下,小口吃着。
暖阁里一时只闻羹匙轻碰碗沿的细微声响,以及低低的谈笑。
这腊八粥熬的确实好,里面的胭脂米吃进嘴里有层脆软的外壳,稍微一抿,便化成满嘴的米糊。其余各料,虽各有软硬,但都极好入口,满嘴留香。
众人纷纷称赞,说跟林黛玉借了光。
话题自然又转回到孩子身上。
秦可卿温言道:“妹妹这胎稳当,看气色是极好的。
只是到底需仔细着,过了年开春,万物生发,到时节正好添丁。”
王熙凤接口,眼底精明闪烁:“是啊,一应东西都打点着呢。
上好的锦缎,松江的细棉布,都是最软和的料子。
连奶口子都预备着物色了两个妥帖的。”
她管家出身,虑事极是周全。
薛宝钗放下勺子,声音清润如山泉:“别说凤丫头了,这几个月晴雯都给孩子的冬衣已经织到四岁了。”
众人纷纷笑起来。
晴雯别过头,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林黛玉牵过她的手,让晴雯站在自己身边。
薛宝钗见晴雯羞涩,转道:“妹妹胃口瞧着开了些就好。
昨儿我看厨下新得了一篓子才冒尖的春笋,那笋尖儿嫩得掐出水来,片薄了用火腿高汤煨出来,最是清爽开胃。
回头让她们做了呈来?”
林黛玉笑着点头:“劳宝姐姐惦记。”
贾环见黛玉眉宇间并无倦色,反而被这热闹滋养得面颊红润,心中甚慰。
他抬眼望了望暖阁窗外,天色渐渐暗沉下来,府内各处早已点燃了灯火,将漫天飞雪映照得如同揉碎的金粉。
林黛玉看着贾环的手里的碗,笑道:“知道你吃这没意思,早让人备上了八宝饭了。”
林黛玉对晴雯道:“快给王爷摆上吧。”
贾环温声道,“今日不拘在前厅了,就在这暖阁摆两席,暖和,也自在。”
王熙凤拍手笑道:“王爷这话正合我意。
也省得妹妹来回挪腾。
快叫人去知会前头,把席面挪到后头暖阁来!”
自有伶俐的婆子丫鬟领命,一阵风似的下去布置。
不消片刻,暖阁东侧便设好了两张大圆桌。
中间用一架落地木屏风虚隔,男女分席又便于呼应。
这些日子送的水陆珍馐流水般次第端上。
山野的狍子肉、海边的青虾、池塘新起的银鱼羹、庄子上送来的暖棚新韭。
更有饺子,扁食,年糕,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这些主食除了白口儿的,饺子还做了煎的,扁食做了炸的,年糕做了煮的。
酒是陈年的玉壶春,烫得温了。
林黛玉等人有青梅酿,而巧姐、贾兰等有果汁。
屏风这边,贾琏、贾珍等人坐了主桌,贾政还当值,没来,因此贾赦便没来;
另一侧则由王熙凤、薛宝钗等女眷拥着林黛玉坐了。
因是人多,尤氏姐妹、李纨、平儿、晴雯等也都在侧相陪。
贾琏今日穿着簇新的宝蓝团花绸袍,兴头极高,站起来举杯便道:
“王爷!我日实在是好日子。
我先为我的侄,先干为敬。”
说罢豪气干云的一饮而尽。
他本就红光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