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上前给元春扶了起来。
“姐姐怎么不跟着老祖宗一起去玩玩?”
元春摇了摇头:“最近总是犯困,想着在家里憩一会,就没跟着过去。”
贾环的眼睛撇了一眼元春的手。
上面都是做针线活密密麻麻的伤口,再看她眼睛,眼白里布满血丝,总是下意识的眯着眼睛。估计是深夜做针线,舍不得点灯吧。
贾环对着跟来的贾兰道:“去给厨房的赵大娘喊来,告诉王妃她们我晚上在这吃,稍微坐一会晚点回去“诶,你想吃什么就跟赵大娘说,给巧姐儿也喊来。”
“是!”
贾兰行礼退去。
贾环像是没看见贾母侧房的荒没似的,笑呵呵的进了贾母院子的前堂。
原本两侧的椅子和桌子早已没了,只剩下了椅子四张,和中间的一榻长席而已。
贾环自得其乐的坐在了侧首,他之前就总坐在这。
贾母问道:“要不要去喊喊你大伯他们?”
贾环笑道:“老祖宗要是不嫌吵就喊来,我想这晚上就在这摆吧。”
贾母乐呵呵的应下,对着鸳鸯吩咐道:“你去喊喊他们,宝玉就别喊了,让他专心准备。”贾母又吩咐平儿,去把剩下的月饼给隔壁贾敬他们送去。
贾环问道:“敬大伯回来了?”
“说是回来了。”
贾环跟着对平儿道:“那问问他们来不来吧。一起吃。”
“恩。”
不多时,鸳鸯和平儿先一步回来了。
赵大娘拎着菜篮带着厨房众人过来。
迎春、探春、惜春,一并巧姐、贾兰都过来了。
贾母喜欢和贾兰、巧姐他们聊,迎春她们则是和元春聊了起来。
一时间也没有贾环插话的地。
他找了个由头,出去到院子里拉了一个躺椅坐着。
双手放在胸前,看着火红的落霞,晚风袭来,贾环闭上了眼睛。
皇帝无论犹豫多久,最后都必须打。
只要他还想维持稳定,就必须把这些士兵发去战场。
贾环微微的合上了眼睛,一副倭国的地图在他的眼前出现。
虽说倭国南边距离乾朝远,但是打倭国,南面是比北面好打的。
主要是之前浙商和倭人勾勾搭搭,虽说这不是什么好事,但至少也让散落的倭人凝聚成了聚落。而倭国北面则是久无战事,在加上倭国各藩近乎自制的局面,导致他们各自为战,可以说是一盘散沙。贾环不打算对他们分而击之,而是用韩信打朝鲜时的法子。
用溃敌驱新敌,如同滚雪球一般用倾轧之势一路推到京都。
这就要求贾环得拒绝一切各藩发来的交涉。
各藩也只有两个选择,交出一切投降,或者战斗。
同时,贾环也得保证自己的每场战斗都得取胜,如此才能维持住对倭人的压迫和紧逼。
贾环眼皮微微跳动,心中已经大致拿定了主意。
陆上的精锐完全够用的,海上则不能像之前那样舰队决战。
而是分成小股,不断巡海。
“要是有无线电就好了。”
贾环微微叹了口气。
正想着的时候,一个声音突然出现在他身边:“陛下犹豫了?”
贾环心中微微一惊,他可没听到脚步声。
他睁开眼睛,只见贾敬站在他身边。
自从他上次想自杀被贾环阻止,现在的脸色看着好多了。
虽说头发和胡须很是稀疏,而且都花白,但脸上却是神采焕发。
手臂、脸蛋,上面也都有肉了。
贾环正欲起身。
贾蓉搬来了新的躺椅,放在贾环身边。
贾敬对贾环道:“王爷不必了。我也躺会。”
贾敬随着贾环一起躺下,看着远处夕阳,念了一句:“身摇浮云无垠里,斜日沿江千万山。”贾环愣了一下。
跟着贾敬缓缓的眨了眨眼睛,对着贾环道:“过几天正月十五了,宫里的礼物都备下了?”“备了厚礼。”
“都有什么?”
贾环一样样的往外念着。
跟着,贾敬点道:“谁去送啊?”
“自然是管家”
贾环的话顿住了。
贾环微微歪头,他懂了贾敬的意思。
是啊,趁着八月十五,让薛宝钗林黛玉抱着英哥儿去坐坐又如何?
小孩子贪玩,留在宫里又如何?
也不必真留多久,只是表个态就是。
贾敬跟着又念了一句:“低枝垂露德何处,百川归海始知宽。”
贾环的心顿时放松了不少。
“多谢大伯。”
“我该谢你才是。”
贾敬缓缓的眨了眨眼,看着天空出神。
“大伯是吃斋饭还是跟我们一起?可有什么要求?我让赵大娘注意些。”
“跟你们一起吧。”
“好!那我跟赵大娘说一声。”
晚霞彻底消尽,天际只剩下青灰的底子。
院中各处灯笼次第点起,暖黄的光晕驱散了凉意。
这老宅子里那份独特的闲适与嘈杂交混的生机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