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贞的船停靠在岸边。
胡贞的营帐中,他的心正“砰砰”直跳。
哪怕是面对前些日子的狂风暴雨,在预料之外和三郎短兵相接。
他都没有这么紧张。
他抹了抹自己额头上的汗,咽了一口唾沫。
像是等着赴刑的犯人。
终于,一阵急切的脚步声从营帐外传来。
“定远王急报!定远王急报!”
胡贞像弓弦一般迅速站了起来。
目光炯炯的望向了营帐的大门。
信使进了营帐大门,正要行礼。
胡贞抢在信使之前道:“快!快说!
定远王说什么了!”
信使半跪在地,双手抱拳。
“定远王说,他没怪您。
天有不测风云,您做的好,打赢了就是打赢了。
让您不要在意,继续进攻。”
胡贞就像在秋后即将被处斩却听见皇上没有朱钩他一样松了一口气。
信使跟着道:“除此之外,定远王已经生擒了德川三郎。
下令传阅诸军。
应该很快就到咱们营内的。”
胡贞连忙点头:“好,好!”
跟着胡贞情不自禁的赞叹道:“还得是定远王啊。
神出鬼没!”
胡贞摇了摇头,感叹道:“王爷到底是如何预料到三郎就在那儿的呢?
我打了一辈子仗,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打法。
要是有可能,我绝不想跟定远王做对手!”
信使只是点头应和着胡贞的话。
他心想,定远王怎么可能和胡部堂打起来。
一天后,德川和德川三郎被绑着如畜生一般到了胡贞这。
他们被绑在木棍上,插在空地里,任由士兵们过来观看。
就在胡贞的士兵津津有味的看着时,一阵欢笑的哄闹声吸引了德川和德川三郎的注意力。
他舅侄二人只见不远处士兵们绑着另外一个人到了这里。
定睛一看,这不是龙马吗?
“龙马!”
“主公!少主!”
三人再度相见,却没曾想,是在这里相遇。
相对无言,只有眼泪流下。
胡贞来到士兵们中间,对着士兵们道:“别给玩死了!
王爷还要传阅其他诸军的,最后还要给陛下祭太庙。
都有点分寸!”
“是!”
众人哄闹起来。
神都,养心殿内。
一封封捷报放在了书案上。
苏允泽、张岳、严庆等人在下面跪看。
唯有严阁老一人坐在绣墩上,眯着眼睛看着。
养心殿的鎏金兽首香炉吐出渺渺香烟。
沉默。
光是看着捷报上的描述和分析,就能感觉到追杀三郎之战的惊心动魄。
真要是到了战场,简直难以想象贾环是如何做出这等决策的。
看似大胆鲁莽,实则一环套一环。
从先急后徐的攻城就开始,让倭人误以为他还在前线。
再到提前预判这只船队的目的,找到可能的航线,封锁航线相关的岛屿。
最后生擒三郎,彻底灭杀了德川幕府。
张岳的身前除了各式捷报,还有锦城发来的蒸汽船样图等。
张岳情不自禁的赞叹道:
“自古能军者,无出定远王其右。”
张岳的话就像晴空中的一道霹雳,震在了养心殿中。
严阁老看着张岳,依旧闭目养神,不动声色。
倒是苏允泽,神色不太好。
皇帝看着张岳,问道:“张阁老,你说朕应该如何赏赐定远王?”
张岳对皇帝道:“若定远王打下倭国。
陛下可划一千倭国食邑予定远王。”
听闻此言,皇帝眉头一皱。
但仔细想来,却又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
虽说乾朝没有封食邑的先例,但此时情况特殊,开个先河也不是不可。
如此一来,将贾环封在贫瘠的倭国,避免他裂土封王。
面子上有了食邑,也说的过去。
与此同时,这本身就是贾环的食邑,他经营食邑,还会带动满目疮痍的倭国发展。
或者说,海东省。
如此一箭三雕,确实是个好法子。
皇帝的眼睛一亮。
“严阁老,张卿此议,你以为如何?”
严阁老缓缓睁眼,声音带着一丝仿佛刚从睡梦中醒来的沙哑:
“老臣……以为此议,合乎时宜,进退得宜。”
他顿了顿,尾音拖得悠长:“倭国初定,百废待兴,其民尚未归心,其俗尚且桀骜。
定远王天纵神武,威德所至,倭人惧其威如惧魔王。
以其名镇之,使其经营其地,化蛮荒为藩篱,既是酬其旷世之功,亦是固我东南海疆。
倭地,终究只是倭地。”
一句“倭地终究只是倭地”,轻飘飘的将那份沉甸甸的食邑之议,钉在了“化外之地”的藩篱上。既承认了贾环不可不封的滔天功绩,又将其限定在遥远的海外,暗示那并非帝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