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过去了。
养心殿内,严庆振臂对皇帝道:“陛下!
定远王养寇自重!再给他时间,叫朝廷如何自处!”
赵朴对着严庆道:“小阁老不是在说笑吧?
我泱泱上朝,怎么?没了定远王就无法自处了?
那还要你严庆做什么?!
藩事部不是在你手里?!”
“赵朴,什么叫藩事部在我手里。
藩事部直听陛下,只在陛下手里!
三个月!定远王打倭国全境才不过半年。
如今围区区一座京都就要三月?
这不是养寇自重是什么?”
严庆拱手道:“陛下!请再下令牌!”
皇帝的眼睛留恋在书案上,看着贾环的军报,眼神流露出了犹豫。
“朕,已经下了三道令牌了……”
“陛下!”
严庆言辞激烈,仿佛掏心掏肺。
皇帝的眼睛看向了地下跪着的众臣。
苏允泽、陆孚、忠顺王、严庆、张岳、严阁老……
有依附他的,有无所谓的,有为了自己的利益的……
偏偏没有个办让人放心的、踏实办事的。
皇帝皱了皱眉,忽然有些怀念申阁老。
可惜……
“严阁老,你说呢?”
“臣以为,倭国大局已定。
定远王妻孕期临近,召定远王暂回神都,也并无不可。”
“陆孚,你呢?”
“臣和严阁老想的一样。
倭国大局已定,可提前召定远王回朝。”
皇帝的视线落在了忠顺王的身上。
忠顺王对着皇帝微微的颔首。
皇帝摇了摇头,收起书案上贾环的军报。
他一边叹气,一边起身。
“再议、再议……都回吧,朕要去散散心,都回吧……”
众人连忙行礼,等到抬起头的时候,却看见皇帝已经在戴权的搀扶下走远了。
皇帝向着后宫走去,凤藻宫里,早就听闻了皇帝要来的消息。
皇后匆匆的出去迎接。
皇帝一到了宫里便坐在了椅子上。
皇后悄悄的来到了皇帝的身后,用纤细的手按着皇帝的头。
另有宫女捧上了茶。
皇帝喝了一口,问道:“定远王家那个、那个,叫什么来着。”
“林黛玉。”
“哦对,林如海的独女。她今天没来?”
“没来。定远王的二妻要生了,府里头不能没有人,我就没天天找。”
“啊,定远王还有一个啊,臭小子之前一定是看要远征了,还挺努力。”
皇后笑了笑。
皇帝放下了茶杯:“英哥儿呢?”
“隔壁暖阁玩着呢,我这就抱来。”
“嗯。”
不多时,皇后抱着英哥儿到了。
皇后的身后跟着的是规矩的袭人和宫里的嬷嬷。
皇帝从皇后的手里接过了英哥儿。
英哥儿一看见皇帝,就趴在他的身上,去揪他的胡子。
“嘿嘿,大胡子!大胡子!”
此时的英哥儿已经会说话了。
“像!像!”英哥儿一边叫着,一边拍手。
皇帝将英哥儿举起来:“像什么啊?”
“像大胡子!”
“大胡子是谁?”
“孔、孑孔……”
“孔子?”
“大胡子!”
皇帝的脸上顿时绽放了笑容。
“嘿!小马屁精!!都谁教你的!”
“先生、先生给我看的,画。”
皇后连忙解释道:“这些日子是张阁老在教英哥儿,张阁老用《论语》带着英哥儿认字。”皇帝摇了摇头:“认字不看启蒙,看《论语》?
唉,罢了,谁叫人家是翰林院学士呢?”
英哥儿正在皇帝的腿上玩,摆弄着他腰间的玉。
跟着又道:“不像,不像。”
一边说着,一边慢慢的爬下了皇帝的身子。
一双小腿来回捣腾,向着外面而去。
身后一众宫女和太监焦急的叫着跟着。
皇帝连忙道:“别拦着他!他想干什么就让他干!别怕跌了!”
英哥儿爬过门槛,一路出了凤藻宫。
皇帝起身,跟着来到凤藻宫门口,好奇英哥儿去做什么。
只见英哥儿奔向了院子外,一路向着后宫外走去。
出了后宫,离侧门不远,有禁军站岗。
英哥儿来到禁军身旁,要抓下来禁军腰间的剑。
禁军见是贾英,身后又跟着一众太监宫女,便解下剑给了贾英。
随后贾英拖着剑,跌跌撞撞的回到皇帝的身边。
皇帝看着拖着剑的英哥儿,眼睛眨了眨。
英哥儿把剑举向了皇帝:“别上。”
“你要我别上这个?”
“别上!”
皇帝拿起剑,别在了腰带上。
英哥儿见状,开心的拍手叫道:“大胡子!大胡子!”
皇帝忽然反应过来,《论语》书上印着的孔子像,可不就是腰间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