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十几万字的英雄儿女不像后世的网络文学动辄几百万字,但这个时候的人阅读速度也没有太快。本来上午上新的书籍,让店员们和读者忍不住的看到了中午,又从中午看到了下午!
很多人连饭都忘了吃。
可到了下午书店关门,大量的读者也不过是看了一半左右。
几乎每一个拿到英雄儿女的读者都将自己手中的书籍紧握,然后买下。
纵然是书店的店员也如此。
五毛六分钱,简直超便宜有没有?
牛根生这边,上午时间他就得到了一本英雄儿女的新书。
前世,作为一个整天穿梭在马路上的外卖骑手,零碎的闲暇时间看小说刷短视频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只需要抱着一部时时连接充电宝的手机即可。
根本不需要真的捧着一本书去看。
现在拿到手一本书,自己还贡献了相当一部分精力,让牛根生有些怀旧的同时,又有一些成就感。“牛师傅,这是什么书?呀!有您的名字!”
工作间隙,有看到牛根生手里书籍的同事惊呼一声,引来了更多的关注。
牛根生也没有想到,这本书正式出版之后,作者一栏里,他也榜上有名。
第一作者自然是俞兰馨,牛根生混了个第二作者加前言作者的身份。
原本,他根本都没打算往文学这一条道上掺和一脚。
以他的身份,只需要在工作范围里,一路提升技术和不断地去“发明创造’,就能很好的保护自己。但那些手稿给出了很多证明性的东西。
再加上俞兰馨的出身远不及牛根生根正苗红,所以斟酌之后,便有了现在的结果。
“一本书,我对象写的,我给提供了一些帮助,想不到就给加上了名字。”牛根生充分的体现出自己的得意。
就跟炫耀孩子成绩的父母类似。
“你的对象会写书?”不止一个同事感觉到诧异。
五十年代,我国总体文盲率在80%到90%之间。
京城文盲率也有50%到60%。
但工厂里的工人因为办夜校、扫盲班之类,使得文盲率能在京城文盲率的数量上再降低一半。可摆脱了文盲状态并不能去写书啊!
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能够写出一本书的人,必然是高等级的知识分子。
牛根生居然找了一个能写出一本书的老婆,这一点着实让工友们羡慕。
接下来在有人起哄声里,牛根生拿出那本书,让一个自告奋勇的工友当众读一读。
这也算是闲暇时间的娱乐活动了。
只是所有人都忽略了一点。
英雄儿女这本书的前言部分劲太大!
休息时间根本不允许读完上万字。
可所有工友听到的部分就让他们热血沸腾!
工作的疲惫?
不存在的!
再大的疲惫能比得上战场上将士们的浴血厮杀?
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借阅到牛根生的这本书。
值得细细品味阅读!
可惜通通都被牛根生给拒绝了。
他的理由无可反驳。
这书他是要拿回去给自家老婆看的!
不过很快,工友们就想到了一个办法。
找个人去买!
牛根生贴心的贡献出自行车,轧钢厂距离新华书店总店不远。
来去加上买书时间顶多一个小时。
然而众人吃过午饭,还没有等来买书的工友。
直到过午,才看到那位工友狼狈的身影。
“你怎么去了那么久?”有车间工人焦急的问道。
“别提了!新华书店总店里都在看这本书,没有剩余了,我是跑了很远,才从其他店铺买到。”那人将自行车的钥匙交给牛根生,提着一大摞书放在车间里。
现在属于上工时间段,还需要等到下班,才能看书。
不少人心情焦急的很,恨不得赶紧结束这一天的劳作。
如果说例外的话,应该是贾东旭。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贾东旭忽然间焉了。
他工作慢吞吞,说话软绵绵,以往喜欢和人斗嘴,现在也不怼人了。
唯有吃饭的时候,贾东旭才会展现出异于常人的热情。
此刻工厂车间里一个个工人的那种激情工作状态衬托下,贾东旭是那么的显眼。
前些天,贾东旭还惦记着自己的举报信。
但现在,贾东旭整个人对于其他事情提不起任何兴趣。
他只在乎吃饱了睡觉。
要不是不能进行自由的选择,贾东旭连班也不想上。
吃饱了睡一觉多么美好的事情!
牛根生与他老婆的成就?
那算得了什么!
好不容易放工铃声响起,一个个工人迫不及待的洗手之后拿到属于自己的那本英雄儿女。
来不及回家,有些工友们直接站着就已经开始阅读了!
而那些不认识字的工人们则是找人继续读书听。
牛根生和他们不一样,他拿着自己的那本英雄儿女,从车棚里推出自行车,一个跨步间就已经上车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