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破坏式倾销(1 / 2)

“反了天了!反了天了!”

“这就是你们口中的天下大治!”

“这就是你们口中的太平无事!”

杨广的咆哮声响彻云霄,满朝文武皆不敢言,在杨广的暴虐下瑟瑟发抖。

谁都知道,此刻触怒杨广的下场只有一个。

那就是死!

“靠山王何在!”杨广发泄累了,开始点将。

“臣在!”杨林上前一步。

“命你立刻带兵出征平叛,所有贼子一概不留!”杨广的眼中满是冰冷的杀意。

乱臣贼子,死不足惜。

“臣恳请陛下息怒!”

杨林却没有领命,而是杵在原地一动不动。

“你想要抗命?”

杨广的神色无比冰冷,如果杨林的回答不能让他满意,那他一定会杀了杨林。

一如当年他杀掉伍建章一样。

哪怕杨林和他是一家人,他也绝对不会手软。

不能为他所用的人才,都不需要存在。

“陛下,当今之急不在于各地贼寇,陛下可下令各地郡守平叛,同时调鱼俱罗北上镇压山东贼寇,由吐万绪平定余杭。”

“当务之急是让微臣领兵北上防备突厥,那突厥始毕可汗收刘武周为臣,册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送他“狼头纛”。”

“此等狼子野心昭然若示,不可不防,不得不防,还请陛下明察!”

杨林将利害诉请,静静等待着杨广决断。

他是皇族宗亲,又无后人,自然是绝对忠心于大隋,忠心于隋炀帝之人。

杨广死死地盯着杨林,眉宇之间诅咒气息翻腾。

最终杨广身上的大隋气运硬生生将诅咒压了下去,杨广也短暂的恢复了清明。

“就按靠山王的主意去办!”

“但鱼俱罗一人恐怕独木难支,调派左光禄大夫杨义臣前往支援!”

杨林闻言,知道杨广是因为当年伍建章的事情,对于他们开隋九老都有意见。

再加上鱼俱罗有重瞳之像,更是被杨广所猜忌,若不是鱼俱罗劳苦功高又没有什么错漏,早就被杨广给找理由砍了。

如今不放心鱼俱罗掌权,而调派杨义臣这个自己人前去,也是情理之中。

“陛下圣明!”

杨广扫了一圈朝堂,发现有人不在。

而缺席之人正是李渊。

“李渊何在?”

“回禀陛下,李渊前些日子告病,在家修养!”

杨广眉头紧皱,早在他登基之前,民间就有神秘谶语:“李氏当为天子”。

这谶语流传极广,再加上李氏在朝堂的比例极大,杨广难免猜忌,尤其是在这种遍地烽火的时候。李氏的一举一动更让人在意。

八柱国之后的唐国公李渊就是其中之一。

发生这么大的事情,李渊居然拖病不出,虽然挑不出什么理,但是杨广还是相当不满的斥责道。“李渊病的要死了吗?”

从质问当中,众人都听出了杨广对于李渊的不满,都不敢说话。

杨广对于李氏很敌视,之前因为谶语就已经杀掉了担任着右骁卫大将军的李浑,诛灭其族。但他之所以到现在都没有动李渊。

一方面李渊毕竟是李氏贵族,影响力极大,贸然杀掉肯定有所不妥。

一方面也是李渊也算半个自己人,李渊的母亲是杨广母亲独孤伽罗的姐姐,他和李渊也算沾亲带故。再加上李渊进场进献宝马鹰犬,也算得上是宠臣,杨广也没有直接杀李渊的意思。

“要是没死,就给朕爬起来讨贼去,任其为山西、河东黜陟讨捕!”

不过杨广的不满终究还是剥夺了李渊的权利,直接将李渊降职,要李渊去山西、河东那边搜捕起义叛乱一脚将其踢出朝廷,也算是眼不见心为净。

从根本上来说,这和流放虞世基也没有什么两样。

离开了朝廷,对于李渊、虞世基这等大臣而言,几乎可以说是政治生涯断绝。

魏策对于朝堂上的变故一无所知,完全沉浸在种田发育的快乐当中。

左才相被击溃之后,魏策趁热打铁开始兜售精盐,有徐世绩从中牵线搭桥。

东莱郡成功和一些世家大族建立销售渠道,这玩意毕竟是生活必需品,魏策卖的又是骨折价,他们一转手就能翻一倍。

这种好事,怎么可能有人不愿意。

但是仅限于山东之外,在山东之内,魏策一点也不惯着所谓的盐枭,直接倾销式兜售精盐。以极低的价格半卖半送给所有百姓,大概就和白送没什么两样,就当作发福利了。

不得不说在这个年代,魏策这一手低价精盐,真的算是造福社会了。

这种近乎开仓放粮的行为,也让魏策的声望迅速响彻山东地区,毕竞不光是在东莱郡贩卖,而是在整个山东地区卖。

反正这些精盐对于魏策来说基本是无本的,人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就算这些精盐按照低价卖出,他也是大赚特赚。

还能买个好名声,之前魏策的名声光在东莱郡附近响亮,这一波下去,整个山东地区都开始响彻魏策的贤名。

整个山东地区在极短的时间内被魏策所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