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沐佛节过法王寺赋》【求月票!】(1 / 2)

大宋文豪 西湖遇雨 著 1103 字 1个月前

随着赋文的展开。

陆北顾的神情愈发专注,仿佛整个人都与笔下的文字融为一体。

他完全沉浸在创作中,笔下所写已是经过三遍锤炼的精华,可以说是达到了“一字不易”的程度。正在旁观的先镇看到陆北顾行云流水的书写姿态,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这种状态并不罕见,每个人只要经历过“文思泉涌”,都会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而同样关心他的计云站在另一侧的数丈开外,踮起脚尖想要看清内容,却只瞥见几行墨迹。“大兄?”

韩三娘不安地看向担架上的韩子瑜。

这是决定队伍胜败的时刻了,若是赢了这第四关,把比分扳成二比二平,那就还有第五关决胜的希望。而若是陆北顾败了,队伍便是彻底败了。

韩子瑜强忍疼痛,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勉强开口说道:“等等看. ..相信他.. .”香燃过半时。

陆北顾的赋文也已近尾声。

他的笔锋忽然一顿,似在思索最后该如何收束,片刻后眼中闪过一丝明悟,笔走龙蛇写下最后几句。最后又检查了一遍,陆北顾整理好自己的赋文,呈给宝月大师。

“请大师过目。”

宝月大师原本半阖的眼帘微微抬起,用审视的目光看向了纸面。

然而随着他的阅读,此前微蹙的眉头却渐渐舒展开来,眼中流露出了惊讶与赞赏之色。

又细细看了片刻,宝月大师给出了自己的评价。

“一文华天成之作!”

众人闻言,皆露出惊讶之色。

何聪的脸色顿时一变,他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宝月大师手中的宣纸,仿佛想要透过纸背看到陆北顾到底写了什么。

而韩子瑜听了这个评价,更是挣扎着想要坐起,却被韩三娘连忙按住。

宝月大师捏着宣纸,亲自朗声诵读了出来。

“《沐佛节过法王寺赋》

时维孟夏,序属清和。浴佛初辰,法彻九阿①。采山薇以邀云,同分霞佩;拾松子以烹泉,各整烟蓑。于是见宝树垂璎,香浮金粟②;灵泉漱玉,影幻青螺③。”

念完这段,宝月大师顿了顿,毫不犹豫地给出了自己评价。

“此赋开篇尽得六朝骈俪妙处,如“采山薇以邀云’一句,暗合谢脁「余霞散成绮’之境,而“灵泉漱玉’四字,俨然有前唐王摩诘“清泉石上流’之清韵,此诚文心通禅意者也。”

宝月大师的评语在山风中荡开。

崖边云气忽而翻涌,都仿佛是为这篇赋作所感一般。

而仅仅是这个开篇,在场稍有文学素养的人,但凡读过江淹、庾信赋作的,都明白这是什么水平的作文字清新自然,有山林之趣,更具禅意之美,没用任何生僻字,更无半点废话,却将情景描述地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偶有用典更是宛如天成毫无痕迹。

让人读起来,便觉得真就是一等一的好文章!

可以说,光是这个精妙绝伦的开篇,拿出来跟何聪所作废话连篇的《崖柏赋》对比,便已经是云泥之别了!

然而就在众人还未来得及感叹的时候,宝月大师继续读了下去。

“既而烟篆④沉檀,露凝贝牒⑤。摩诘玄谈,远公清偈⑥。观宝相之庄严,忽怆然以悲嗟:彼法身常住,历劫恒沙;而浮生若寄,逝川奔马。譬若朝菌迷晦朔,螺站昧春秋⑦;何异小舟藏大壑,须弥纳芥子耶?于是释卷整襟,临风振袂。”

众人屏息凝神听完第二段,各个面露震撼之色。

何聪的面色更是由青转白,指尖不自觉地掐入掌心,汗珠从额头大滴大滴地坠下。

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完了..”

这段文字不仅延续了前文的质量,更顺理成章由主角视角将文章引入深邃哲理,而更重要的是,这种转折往往意味着接下来的内容只要不崩,那么这篇赋的立意和境界,将会达到一个令何聪望尘莫及的程度!“你赋作有这水平,干嘛当初文宴上还写小说啊?”

此时的计云心里只剩下了这一个念头。

而他旁边的卢广宇更是已然听到目瞪口呆,忽然觉得.. ...自己好像确实从来都没见识过陆北顾全力发挥,到底是怎样的惊人实力。

众人的不同反应,让韩三娘有些心慌。

她蹲在地上,悄声问韩子瑜:“大兄,我虽不大通诗赋,但也听得出文好来,只是陆北顾这赋,这段究竞好在何处?何至于众人惊讶至斯?”

韩子瑜一时失神,听了妹妹的问话,方才回过神来勉力解释道。

“以烟露起兴,托佛理而寄慨,已得诗佛三昧,而中间数句,譬喻精切,对仗工稳,如“朝菌迷晦朔’对“德站昧春秋’,“小舟藏大壑’对“须弥纳芥子’,皆天造地设,绝非苦吟所得,最后一句,更是勾人心魄,让人心里痒痒得很,想听接下来如何发展。”

说完以后,韩子瑜连妹妹都不再搭理,就这么撑起半边身子盯着宝月大师,等他继续读下去。宝月大师神情肃然,继续读了下去。

“携客蹑虚,客拊岩曰:“此水昨凝峨眉雪魄,今化合江练光,明朝当随海至蓬莱。形质虽迁,澄明何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