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内地票房爆炸之后,英煌也传来了消息。
港台两地同步上映,首日票房折算下来,一共也有三百多万。
没在港台做什么宣传,单凭海报和排片能有这些,已经很不错了。
反正内地票房就能回本,港台那边只要能有票房,那就是赚的。
英煌的发行费用是从《石头》在港岛的盈利中分成,许晓也不怕他们不尽力排片。
只要排片率足够高,也是一种变相的宣传。
《石头》的票房第一日冲到了八百五十万,第二日周日更是直接冲到千万;
随后更是一直到第七天,《石头》的票房才再次跌下一千万。
算上第七天的票房,《石头》总票房已经突破七千万!
不过一旦票房开始下降,往往就会“兵败如山倒”,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迅速跌落七位数。这也是小成本喜剧电影票房受限的原因之一,诸如《十面埋伏》这样的大制作、大场景电影,就算盗版横行,影迷们也愿意去影院支持一波。
不是心疼它的投资成本,而是大场景确实是在大银幕之下,才能看的足够精彩。
许晓估计最多再有个把星期,《石头》的日票房差不多就会降到六位数,到时候也就离下映不远了。宁吴心里难免有些失落,毕竟哪个导演不憧憬“亿元票房俱乐部“的殊荣?
要知道,当时国内票房过亿的导演仅有张一谋、周星池两位,这可是连他的“老板”许晓都未曾达到的高度!
不过,宁吴的这点小失落,丝毫掩盖不住整个影视圈的沸腾。
《石头》的制作成本早已不是秘密500万的投资上映七天撬动7000万票房,这样的投资回报率堪称暴利神话!
从筹备到上映仅用八个月,就创造了数千万的纯利,这样的业绩让多少上市公司都自愧不如。官媒更是将《石头》树为典型案例,宁吴频频受邀出席各种行业研讨会,俨然成为小成本电影的成功范本。
一时间,煤老板、地产商等各路民间资本纷纷涌入影视行业,都想在这个新兴市场分一杯羹。面对《石头》的票房奇迹,媒体争相采访业内大咖。
正在制作《无极》的陈大导不以为意:“等《无极》上映,观众自然会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电影!”张一谋导演在《雷雨》的忙碌筹备当中,也抽空回应:“宁吴展现了年轻导演的实力,而许晓导演的剧本确实是一流水准。”
而最有意思的回应,当属冯晓刚导演了。
“这部影片的成功,宁昊独特的导演风格功不可没。虽然许晓的剧本很出色,但导演的真实创作才是关键,没有宁吴,就没有《石头》那特殊的黑色幽默风格!”
这番话,明显是在为导演正名,是对《石头》宣传中“重编剧轻导演”的行为颇有微词。
不管外界怎么报道,许晓很低调的呆在公司。
《天才枪手》的后期剪辑、制作,是破晓影业当前的重中之重。
今年的贺岁档竞争激烈,前有张一谋的《千里走单骑》,后有陈楷戈的《无极》。
也就是许晓截胡了陈可欣的《如果爱》,陈可欣还窝在港岛做着他的监制工作,不然会更加混乱。饶是如此,其他人畏惧贺岁档依旧畏之如虎。
就连王常田都劝过许晓,尽量避开贺岁档,没必要跟《无极》争锋。
但其他人不知道,许晓还能不知道吗?
《无极》只是一只看着吓人的纸老虎,虽然投资高的可怕,但票房确实一塌糊涂,上映不过一周,口碑便彻底崩盘。
其余影片为避《无极》锋芒,早早的就将档期安排的远远的。
使得《无极》崩盘以后,就算影迷们想看其他电影,都没有太多选择。
这时候如果能让《天才枪手》补上空挡,反而能好好享用一番今年的贺岁档!
《石头》来到第十二天,票房已经降到了一百多万,总票房已经来到了8200万。
五百万的投资到底能赚多少倍,再过些天就可以揭晓了。
宁吴一战成名,主演中黄博受益最大,已经收到了很多片约。
光线作为新手发行方,这次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石头》的发行费用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借此成功打入了电影发行市场的核心圈层,完成了从传统媒体向全产业链影视集团的华丽转型。
紧随《石头》之后,又有诸多制片方找上光线传媒沟通影片的发行业务。
王常田这几天春风得意,邀请了许晓好几次,但许晓实在懒得应酬。
这段时间,发到破晓影业的邀请实在是太多了。
中影的韩参坪询问破晓影业明年的制片业务、搏纳的余东,对《天才枪手》的发行虎视眈眈;上影的任总更是亲自跑到公司,陪着许晓在剪辑室里坐了半个小时。
至于其他诸如华宜、英煌、橙天等等诸多影视公司,以及其他民间资本,有名气的大经纪人、演员明星、经纪公司,这段时间也快踏破了破晓公司的门槛。
甚至海润这一类擅长电视剧领域的公司也想跟许晓面谈一些。
许晓若是跟王常田见了面,这要是被媒体记者爆出,那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