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
三人早起,张丽收拾换上一件白毛棉毡外套,陈小旭穿着一件红色毛衣、里面不知道套了多少,李有思很简单的一件黑色大衣。
走了一段时间,坐上公汽来到了地坛公园
二月十二号,《北平日报》和东城区文化文物局、地坛公园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首届地坛春节文化庙会开幕,从今年起以后年年开办。
可怜的铁生,原本没有庙会和各种活动的时候,地坛公园应该是他一个清净的地方。
李有思带着张丽两人走进去,地坛公园光秃秃的树上面结着红灯,旁边搭好了几个台子,有戏曲表演,也有街头艺人。附近的雍和宫人满为患,排着队去上香。
不论是国内外的庙会,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小吃街……这一条街道也有小吃。东来顺、馄饨候、菜汤李一个个铺子都是庙会专门请过来的。
三人一路吃着过去。
吃着羊肉,又端一碗馄饨。
忽然,就在前方。
李有思眨眨大眼睛,对面一个坐在轮椅上面的男人也眨眨眼,两人默契的一笑。
最后是轮椅上面的男人试探性的喊了一声:“李有思同志!”
“你是史铁生同志吧?”
两人都没想到对方认识自己。
这种就是出于文坛混久了的默契了,文坛当中很多人互相没见过面,但是在作品里面就见过不少面了。可能还互相吵过几次。
例如李有思经常听史铁生的故事,他去年的一篇《我遥远的清平湾》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这篇小说应该是铁生的小说巅峰之作,也是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品。
而史铁生最近几日对于“寻根文学”的思潮是如雷贯耳,自然早早就听闻过李有思,还看过他的照片呢“叫什么同志,叫我铁生吧。”
“铁生,你也是来逛庙会的?”
“对,今年的庙会其实我不太想出来的,我妹妹非要拉着我一起。”
史铁生说完,身后一个和他长相有些相似的女人出现了。
张丽和陈小旭看着眼前的男人微微一惊,不过出于礼貌,什么都没问。
李有思说道:“你比我想象还要乐观。”
“你也比我想象的年轻,最近拜读过你的《落叶归根》!写得太好了,那是一个出于灵魂的震撼,难怪说你是年轻一代的领军人。”
史铁生在文坛上面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温和的人,和谁都没什么交恶,说话也好听。
“见笑了。”
史铁生和李有思相见如故,一起聊了不久。
最后他忽然掐着自己的大腿,“嘶”了一声,这又强撑着笑容说道:“我这旧病又发了,抱歉。”李有思立马说道:“没事,身体要紧,有时间再约!到时候我请你吃饭。”
..…….,”铁生的妹妹拖着他走了。
史铁生属于后天努力的作家,72年就开始写作品,十年后才有了一些成绩。不过往往是这种经历非凡的作家,写出来的东西是深入人心的。
张丽问了句:“这也是一位作家?”
“对,去年的《我遥远的清平湾》就是他写的。”
陈小旭微微张嘴:“真厉害,没想到这样了还能写出来这么厉害的作品。”
说实话铁生的故事确实很励志,后世他的作品被写入了教材又激励了很多年青一代人一一每一次看到史铁生,总会想起来保尔,两人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坚强,在身体残疾之后都勇敢的拿起来笔。三人继续逛庙会。
旁边还有一些小集市,有的是投机倒把的,有的是安排的,不过人很多倒是热闹。
陈小旭见到这种倒卖小东西的地方倒是很感兴趣。
到处跑到处窜,张丽牵着她的手跟着乱窜,就留着李有思一个人在那里凌乱,要不也把我牵着呗?太见外了。
两人同时停在了一个摊位前面。
小猫、小狗、小兔子、小金鱼……应有尽有,女孩子对于可爱的动物都是拒绝不了的。其实男孩子也拒绝不了。
“要不买只兔子?”陈小旭提问。
李有思很快点头:“可以啊!兔子一生生一窝,还繁殖……”
张丽流口水:“对对对。”
“你搞养殖场?还是吃?”陈小旭觉得眼前的两人有点残忍了。
人家买来当宠物的,你们用来吃?
“那不要了。”陈小旭摇摇头:“乌龟……太丑了,没互动。”
“买只猫咪吧。”
陈小旭挑挑拣拣最后找到了一只橘色的小猫咪:“能养吗?”
李有思说道:“也行吧,反正多一只也一样,我家里都多了两张嘴了……你的猫和张丽的狗都带不去招待所,也暂时放在我家里吧。”
“有猫有狗,这算是齐全了吧?”张丽笑着说道。
李有思看了一眼陈小旭,又看了一眼张丽。一人带着忧郁的眼神,一人则是呆呆的眼神,他忽然点点头“算是齐全了。”
“轰隆!”
一声雷响!!!
李有思心脏停了半拍。
妈的,吓死人了老天爷。
“轰隆!”
又是一声巨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