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人艺的幕后(1 / 2)

这几天,李有思一边忙着《天下第一楼》排练的事情,人艺里面的人说话又好听,个个都是人才。顺带着也要忙《追风筝的人》翻译工作的事情。

时不时要和杨宪益讨论一下小说的各种想法。

四合院,李有思倒了两杯茶,自己捧着英文版翻译,杨宪益问道:

“小李,你能看得懂吗?”

虽然不是杨宪益怀疑。

但是新生代的作家群体比起来二十世纪初的那些人学历还要差,很多就是初高中毕业的水平。二十世纪初的那群诗人、作家最低都是一个大学生,还有很多是留学生群体。

李有思文工团出生,应该高中都没读过,真的会英语吗?

李有思说道:“我是文艺兵,很多乐器乐谱是外国来的,我就自学了一些英语,刚刚好够用。”反正什么都是刚刚好就行。

“那你看看译本吧,有什么错误就提出来。”

李有思必须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稍微念了两句比较标准的英文出来,杨宪益一惊,你小子还真的会啊?以为你是死要面子呢。

“杨老的翻译没问题,我完全没有什么可以说的。”

杨宪益点头:“那就这个版本了,明天我拿过去交给编剧部了,他们邮过去给魔都的《收获》。”“嗯。”李有思和杨宪益讨论一阵算是定版了。

杨宪益推过去一盒子“毛尖’:“说过的,忙完翻译的事情才给拿过来。”

“杨老,哪有给小辈送东西的。”

李有思不敢落户,进屋子里面张罗了一会儿:“那算是交换,我这剩一斤的毛峰和你换一半。”“好。”

两人各自拿茶走人。

到了四月份,温度早早上来了,李有思就披了一件外套,便走出了门。

梁左早早等着,手里拿着包子油条:“李老,吃点早餐?”

“谢了。”

“没事,我就乐意跟着您看看。”梁左拍马屁的技术跟冯小刚和刘振云学的,原本是没地方使用,真到地方了,人家照样会拍。

这几天李有思去了人艺,梁左抽了一点时间就跟跟屁虫一样跟着,要一起去看排练,顺便偷师学艺。“走吧,去人艺。”

“好嘞。”

梁左知觉带上了助理的身份,这小子对于话剧和剧本都是有一些喜爱的,奈何没有李有思的惊世骇俗的智慧,他的第一本剧本应该在87年才上映。

梁左骑车又费力又费车。

两人半天才到了人艺的门口。

剧本的事情在前几天基本都讨论完毕了,演员们已经开始背词了,作为编剧李有思不得不称赞一下于是之了,年纪最大但是背的最滚瓜烂熟。

进入了幕后的排练厅。

吕中自然打招呼:“小李来了啊!”

“吕同志。”

“胖子咋又跟过来了?”

梁左心中吐槽了一句,但是神色不变:“我就跟李老来学学手艺。”

等着于是之和蓝天野进了屋子。

全场人才彻底安静了下来。

“于老,蓝老。”李有思喊了一声:“今天是先练第一幕吧?从细节开始,每演一段,蓝老就会纠正一遍大家的姿势和语气。”

于是之和蓝天野在前面坐着,李有思当人肉喇叭安排事情,几个年长的演员先开始对于李有思没太大服气,最多就认为是个有点实力的作家,不过后来真觉得这人有点领导才能。

第一幕戏份,主要是常贵和二掌柜的戏份,剩下几个小伙计插嘴。

林连昆是常贵,李大千是二掌柜,两人都是四五十岁的人,演戏二十多年,以前配过不少配角,近几年才开始成戏份多的角。

于是之听着几人对戏。

没换戏服,直接就在这里开始对。

梁左bulingbuling的眼睛看来看去,看到了李有思,本来想说和李有思讨论讨论,但是一见到他十分投入的看戏,自己就无话可说了。

过了一会儿,于是之立马举手:

“等等,常师傅!你这段词是唱出来,要一板正经的念唱菜谱,不能刻意搞笑了!”

蓝天野说道:“对,幽默的点是让观众幽默,你自己知道幽默。但是必须得假装不知道。”两人讲戏,全场听着。

林连昆点点头,有点面无表情,带着一丝丝无奈的说:“烩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时兴的菜名,咱老菜名就是大杂烩……”(省略几百个)

“杂烩?”

“哎,我说三柜,我们活鱼到了吗?”

听的梁左是目瞪口呆,这才过去七八天,台词这么熟的吗?关键这还是最长的一段台词!

“你觉得咋样?”于是之问编剧。

李有思点头:“行了,有这个味道了,唯一挑剔的是,念词的速度慢一点点,给观众一点反应叫什么的时间,不然一下过去了,听不清楚。”

于是之说道:“也对,那林连昆,你再来一遍。”

“那这段过了。”

几人练了几遍,第一幕戏过了几遍,准备明天开始过第二幕。

于是之说道:“等着三幕戏过完了,大家直接完整排一遍,不论错不错,完完整整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