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迫不及待道。
“第四,是我……宋。”李纲道。
宋徽宗正要松口气,李纲却一脸严峻道:“我大宋,虽然排名第四,但臣以为,这第四,并不稳定,一个不慎,极容易被超越,被颠覆。”
顿了一顿,李纲仍旧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道:“大宋立国百年,底蕴自然丰厚,但奈何,此时却如同千疮百孔一般。”
“百年来,军备废弛,军纪松散。”
“伐辽一战,一败涂地。”
“可见大宋禁军,多不堪用。”
“若此,也还罢。”
“偏生此刻,内外危机重重。”
“北边女真,占据燕云十六州,虎视眈眈,未必没有南下入侵之意。”
“西北西夏,借机入侵,骚扰边境。”
“内有天灾,更兼瘟疫为祸,横行一时。”
“还有四大贼寇纵横。”
“宋,虽在天下势力中,排行第四。”
“却是最危急的势力。”
“最是容易被蚕食!”
“若不慎重,不是成为西夏,女真的盘中餐,就是成为四大贼寇的垫脚石。”
李纲的话,虽然带着几分刻薄。
可和他之前提出的论述,并无区别。
宋徽宗此时也不生气,只是从心底,生出了一股失落感。
堂堂大宋,原本以为是世界中心。
就算是大辽,也不过是略逊一筹而已。
甚至,还可以嘲笑蛮夷之辈,未开化之辈,不懂大宋风流。
现在,却有了亡国灭种的危机。
不由的,深深吸了口气,道:“那,剩下的呢?”
“第五,乃是大理。”
“第六,乃是吐蕃。”
“不过,这两国,皆是小国。”
“一直以来,也都是依附了中原王朝。”
“并不足为惧。”
“况且,这两国,并不会参与中原政权的争夺。”
“臣将这两股势力,排在第五第六,不过是因为两股势力,皆为国’而已。”
“有相对完善的政治经济文化军队……”“但,这两股势力,大可不必操心。”
这话,众人也是极为认同的。
自古以来,对于周边的一些国家,任何中原政权,都是采取两种姿态。
那种强势的民族政权,无论表面是凶狠的,还是和善的。
无论是纳贡的,还是镇压的。
内心里,都保持着绝对的警惕。
比如党项人建立的西夏,比如契丹人建立的辽,比如女真人建立的金。
但是,对于那些弱小的民族政权。
无论是吐蕃,还是大理,都持比较友好的态度。
而这些小国,心里也有b数。
一旦中原有统一的,强盛的王朝,都乐意去纳贡。
况且,本来也不用给多少东西,得到的,却尽是好处。
所以,
李纲说的这两个小国,有着明显的凑数的嫌疑。
大家也只是一听罢了,都等着李纲说的,接下来的几股势力。
若是不出意外的话,李纲接下来要说的几股势力,那就是大宋境内的四大贼寇了。
果不其然,只听李纲道:“排名第七的势力,臣认为,乃是江南方腊。”
“方腊自诩为明教教主,徒众十数万。”
“横行江南无忌。”
“其麾下良臣颇多,猛将如云。”
“如今,已经占据了十六州一百五十多县。”
“其占据面积之大,令人骇然。”
“堪称第七。”
“甚至…”
李纲语气肃然道:“若是不加以控制,以后取代我大宋王朝的,必是方腊实力。”
众人齐齐一震。
但却仍旧有人提出不同意见。
高俅出列道:“李大人,未必吧。”
“据我所知,方腊势力虽大,却是依托明教。”
“方腊自诩为明教教主。”
“旗下,设置左右光明使。”
“十大天王。”
“五行旗,五散人等一众人。”
“但,明教却有总舵。”
“他更是恭称明教总教总教主。”
“若是明教有总教主,方腊岂不是都隶属于明教总教?”
“那方腊,势力再大,也不过是明教总教附属而已。”
“此等势力,应该归属于明教总教。”
“据我所知,明教总教在波斯,是以…”
“方腊势力,微不足道。”
李纲立即怼道:“在这存亡危机之时,高大人还想着推脱责任吗?”
“波斯?呵,亏高太尉说的出口。”“波斯离中原,不止千万里的距离。”“如何能亲临我我九州大地?”
“依我看,不过是方腊假托明教总教。”
“实际上,都是方腊势力。”
高俅被看出心思,讪讪一笑,退回了队伍中。
李纲接着道:“第七方腊,第八便是王庆。”
“王庆旗下麾下酆泰、縻胜、袁朗、寇威等众将。”
“更是占领了八座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