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客人不来,那就去找客人!(第一更(1 / 2)

第111章 客人不来,那就去找客人!(第一更!)

“这卤猪蹄也太好吃了吧!周砚做的啊?他怎么这么会啊!”孟安荷手里抓着一只啃了大半的卤猪蹄,发出了一声由衷的惊叹。

林景行和林秉文兄弟俩各抓着半只猪蹄,啃得满嘴满脸油光光,跟着点头:

“好吃!”

“太香了!”

今天晚饭,林志强带回了两只卤猪蹄,可让孟安荷和两个孩子太惊喜了。

“周砚昨天刚推出的,看他妹坐在门口吃的好香,知道你爱吃,昨天就找他定了两个。”林志强笑着说道,他不喜欢吃猪蹄,就是专门给老婆孩子买的。

“周沫沫的哥哥好厉害啊!”林秉文抬起头来,看着林景行一脸认真道:“哥,你真不去当厨师吗?咱们家能不能天天吃上卤猪蹄,就靠你了啊!”

“我才不去,我以后要当科学家!”林景行白了他一眼,“你那么爱吃,还是你去当厨师吧,这样以后每顿都能吃上卤猪蹄。”

“真的啊?”林秉文愣住,眼里亮起了光。

“好好念书,想东想西,我捶你哦!”孟安荷伸出拳头,在他眼前晃了晃。

“哦……”林秉文缩了缩脖子。

“夏瑶那丫头肯定也爱吃,她最喜欢吃红烧排骨和卤猪蹄了。”孟安荷笑了笑,“还好他们离得远,要不然天天吃,胃肯定先被拿捏了。”

……

“收入501.2元,利润262.6元!不错啊,成功突破五百!”

周砚合上账本,喜笑颜开。

随着老周同志的加入,卤肉和凉菜营业额屡破新高,今日更是成功突破150元,已经成为饭店营业额增长的一极。

这两天卤菜和凉拌鸡的口碑快速发酵,所以增长迅速。

不过周砚并没有过度乐观,这样的非正常增长随时可能见顶,然后开始快速回落。

两块五一斤的猪头肉,即便只买三两,也得七毛五分,没有人会每天回购。

如果觉得好吃,一周回购一次,应该属于合理的范畴。

比如蒜苗回锅肉,在上周出现销量快速增长后,这两天已经开始回落,周砚已经减少了二刀肉的备菜量,避免出现食材浪费的情况。

当然,这也和菜单上新有一定关系,客人会尝试新菜,也对一些菜品产生冲击。

开饭店,食材采购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动态的情况,他这个老板,厨师、采购、财务一手抓,每天睡觉前的盘点和预测就非常重要。

今天的猪头肉还剩了六两左右,让赵红带回去给大爷他们下酒。

明天猪头的数量减少一个。

火爆猪肝反馈不错,晚上不少客人想点没点到,明天多拿六斤,增加十份供应量。

背靠纺织厂,这应该是他现在能够做到的营业额上限,很难再有大的突破。

现在非纺织厂工人的客人,开始渐渐有所增加。

比如早上吃面,零星能看到几个没穿工厂制服的,应该是镇上学校的老师和公务员。

中午要少一些,晚上会有三五结伴来聚餐的,对比上个星期明显增加,也能贡献几十块钱的营业额。

这是好事,说明周二娃饭店正在苏稽范围内破圈中。

可整个苏稽最有消费能力的,就是纺织厂的工人。

想要赚更多的钱,就得考虑苏稽范围之外的高净值客户了。

比如,嘉州!

镇上的小饭店,在这个交通不够便捷,靠双腿和自行车通行的年代,基本没有可能性。

除了少数的老饕,再好吃的美食,也会被路途阻隔。

客人不来,那他可以把菜送去啊。

当年他奶奶在苏稽卖卤肉,同时供应嘉州好几家饭店的卤肉,这事他现在还惦记着呢。

就是不知道当年那些饭店,是否扛过了动荡年代,新的掌门人,还愿不愿意来苏稽拿卤肉。

给饭店供应,那就是大客户,一次拿十几二十斤,只需要卤,还不用切。

哪怕价格低一点,这钱挣着也舒服啊。

挣钱嘛,周砚可太有积极性了。

明天找泥瓦匠砌墙刮大白,一笔大支出。

后边还打算再添置一些家具,比如给赵嬢嬢弄个衣柜,好让她把衣服挂起来,免得拿出来穿全是褶皱。

天气渐冷,老周同志和周沫沫的冬衣全军覆没,得给他们安排上。

晚上有点无聊,要是能弄台电视,哪怕是只是看看新闻联播,也会热闹些。

住在小镇上,接收信息的渠道太少了。

还是应该看看新闻联播,睁眼看世界。

上辈子只顾着挣钱,没拍摄任务的时候一天三顿猪脚饭,卡里躺着的一百万死了都没上。

这一世一边挣钱一边和家人一起,感觉挣的每一分钱都是有意义的,收获感满满。

把钱点好放进钱箱子,挂上一个小锁,周砚跑到厨房把菜刀都翻了出来,拿出一块磨刀石开始磨了起来。

沙!沙!沙沙!

周砚弓着背,握着菜刀,刀刃在磨刀石上有规律的来回磨着,肉眼可见地变得锋利,在灯光下泛着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