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期间,她曾用一年多的时间还原“文房四宝”在古代的製作过程,也曾用古法製作过手工酱油,以一人之力在院子里用木头和竹子搭了一座茅草棚和鞦韆架。
2016年,李子柒的《樱桃酒》被抖音平台ceo点讚,並推到首页热门,受到更多人关注。
11月,她的《兰州牛肉麵》视频火爆网络,全网播放量5000万,点讚60万,就连王皓都看过这个视频,並让公司將其签下。
2017年4月,李子柒製作鞦韆的视频在抖音上点击量突破1000万,全网播放量达到8000万,点讚超过100万,並每天有几十个gg商找上李子柒。
今年1月,李子柒原创的短视频在海外抖音(tiktok)获得不小关注,其粉丝数突破100万,也被国外网友称为“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其发布的《汉妆》、《麵包窑》、《芋头饭》等作品,在tiktok上获得数百万播放量,成为了星河集团文化出海的又一成功案例。
现如今,虽然星河集团是给李子柒配备了团队,但在人姑娘自己的努力下,其帐號上播放的视频,无论是內容质量,还是镜头语言,亦或是审美风格,也都已经不输很多电影导演了。
看李子柒的视频,就好像是在看央视的纪录片一样,让人忍不住就沉浸其中,仿佛跟著她一起回到了乡村,享受那片田园风光和静怡生活。
而在抖音上,像李子柒这样非科班出身,却又创作出不少好作品的人,不在少数。
王皓实际上也一直在关注这方面,经常让星河集团这边,为那些底层创作者提供更多的帮助。
像是星河集团就专门和北影开设有面向这些视频网红的进修班,也曾给有潜力的博主配备过技术高超的摄影、灯光、化妆等专业幕后团队。
在王皓看来,抖音就是文化4.0的孵化池,它正在逐步解放文化领域,在帮助广大人民群眾將文化艺术的创作权和解释权从某些原本高高在上的人手中爭抢过来。
现如今,只等星河集团研发部门在ai领域上获得大的突破,就可以將那些大导演、大艺术家拉下宝座,把艺术文化还给人民群眾了。
当然,在“人民的文化由人民自己创造”的新时代到来之前,现实中还存在著不少问题。
“怎么变现,怎么活下去?”
这就是短视频创作行业的集体焦虑。
在去年的《抖音短视频创作者商业变现报告》中曾指出,平台上47.9%的短视频团队不能盈利,而30.25%的团队则略有盈余。
平台贴补成为了无数创作者最大的收入来源,占到了其总收入的72.58%。
作为平台,抖音当然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盈利的,但纯粹做短视频內容,大部分都“算不过来帐”,基本上只能靠gg植入来变现,內容创作者的盈利模式极为单一。
这也是当前短视频领域的一个痛点。
它不同於网络小说,网络小说不仅能有订阅和gg免费两种模式,还能出售ip版权,並且网络小说的创作成本低,最大的开支不过是一台电脑,然后就是费一些时间。
而短视频领域的內容创作,需要在拍摄製作上投入更多,一旦难盈利,创作者连肚子都填不饱,又怎么可能有心思和精力创作出好的作品。
更何况完全依赖gg,也不是长久之计。
毕竟这玩意会极大地降低用户体验,过多的gg无论是出现在平台上,还是出现在个人创作內容中,都是一场灾难。
这点在王皓前世其实已经验证过了,在他穿越的时候,抖音上出现最多的,就是“3、2、1,上连结”。
对於这种情况,王皓自然是不希望出现在自家抖音上,所以他也一直在思考该如何解决这种问题。
好在他穿越的时间距离如今虽然也没几年了,但好歹还是有些先知先觉的经验,能从一些成功案例中汲取灵感。
比如说这李子柒,以及后来的眉笔哥、董宇辉。
在旁人看来,他们的流量变现似乎就是直播、带货,依旧还是gg。
但在王皓看来,他们的路子实际上是通过在某些细分领域做垂直化內容,然后延展到產业化的覆盖,进而依靠產业进一步变现。
李子柒是传统乡土、国风非遗,眉笔哥是美妆,董宇辉则是文旅助农,他们都不是靠短视频本身变现,而是靠短视频內容所涉及的產业进行变现。
若是从这一点来看,短视频的价值似乎並不在於“你拍的视频里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当然这个也不全面,因为还存在另一种情况,那就是视频內容或许没价值,但视频中出镜的人有价值。
这个就是短视频的另一种变现渠道,即“网红”经济。
目前而言,该变现渠道的最佳例子就是papi酱。
这位毕业於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奇女子,作为初代网红,其走红经歷最早可追溯到2015年。
那个时候,本科毕业3年的她,再度回到中戏读研,於网上发布的一条短视频《男性生存法则第一弹》,凭藉变声器一人分饰多角,意外走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