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朱棣:父皇,朱英不是皇长孙(1 / 3)

东宫,一片秋色。

“两脚与肩同宽!”

朱棣正在教朱允通站桩。

小朱允通没站一会儿,扑通倒在叶堆里,藕节似的小腿发抖。

“四叔,疼。”奶音裹着泪,他偷瞄着亭中吕氏的身影,像溺水者抓住浮木。

“自己爬起来!”朱棣声音严厉。

朱允通跌跌撞撞爬起来,继续站,没一会儿,又跌倒。

朱棣上期拎起孩子的后领:“你祖父在这个年纪,已经在给财主放牛了,疼?漠北的雪埋人时,连喊疼的工夫都没有。”

孩子被吓得缩成一团,终于摇摇晃晃摆出个歪斜的桩步。

朱棣的影子完全笼罩了颤抖的小人儿:“站稳了,你大哥像你这般大,能举着这柄剑站满时辰。”他眉头紧皱。

因为他发现朱允通太弱了,不只是身体弱,连性子都弱。

不像是个朱家人!

雄英这般大的时候,野的很,会偷偷去演武场骑马。

哪像他这般哭哭啼啼?

“别动!”他声音更冷。

凉亭中。

朱标正在疾书《大明广济医署》相关内容。

吕氏站在一旁,手压住宣纸边缘,目光却落在远处那个摇摇欲坠的小身影上。

“殿下,允通的膝盖在打颤。”吕氏满脸担忧,“他还小啊。”

朱标头也不抬:“就让四弟练练他,你啊,平时就是太宠着他了。”

“常姐姐临终前,抓住我的手,让我照顾好允通。”吕氏轻叹,“允頫没了娘亲,我不宠着他,谁宠?朱标一顿。

自从带着允頫,妻子常穿方便抱孩子的窄袖襦裙,袖口还沾着朱允通早晨打翻的蜂蜜渍。

“这些年难为你了。”他轻叹一声。

吕氏抿了抿红唇,摇头:“臣妾把允通当自己儿子。”

“哎,若是没有你,允通就可怜了。”朱标道。

吕氏从袖中抖出个布偶,填充的决明子沙沙作响:“这孩子夜里惊醒,非要抱着这个才肯睡。”布偶后颈处磨损的针脚,暴露了它被反复修补的痕迹。

“上月他发热说胡话。”吕氏眼中泪花浮动,“哭着喊娘亲,臣妾就穿着常姐姐的旧衣抱了他整夜。”远处传来朱允通的抽泣声,她满脸担忧:“殿下,让允通歇会儿吧。”

朱标抬头看去,朱棣正用剑鞘纠正朱允通塌陷的腰背。

“老四,过来帮孤看看这条例。”朱标揉着太阳穴喊一声。

朱棣应了一声,对朱允通道:“歇会儿,待会继续。”

秋风卷着枯叶掠过,朱允通趁机瘫坐在树叶堆里,像只偷懒的猫儿蜷起发颤的小腿。

朱棣转身,看见吕氏提着裙摆奔来。

朱允通伸出沾着泥渍的手,带着哭腔:“母妃!”

吕氏将孩子抱起,朱允通的脸蛋埋进她的衣襟。

这个动作让朱棣瞳深深皱眉

以前的雄英只会抓着叔叔们的铠甲攀爬。

“通儿,我们去吃茯苓糕好不好?”吕氏伸手拂过孩子通红的膝盖。

朱允通连连点头:“母妃,通儿不要练武。”

当吕氏牵着朱允通消失在回廊转角,朱棣的眉头拧成了死结。

秋阳将母子的影子拉得很长,扭曲的落在东宫的朱漆廊柱上。

远处尚膳监正送来新蒸的茯苓糕,甜腻香气混着药味飘满庭院。

朱棣来到凉亭下,拿起《大明广济医署》,目光扫过。

“这是谁的主意?”他边看边问。

“马天啊。”太子眼放精光,“上月和他一起在疫点,他提出来的,孤觉得甚好。”

燕王剑眉微蹙:“大哥,去年北伐耗银二百七十万两,如今国库哪有多余的钱?”

“所以要想办法嘛。”朱标将茶盏推过去。

朱棣沉思了一会儿道:“若要行此策,不如从军中开始。有了更多的郎中,加上马天的医术,或许会少死很多将士。”

“着啊!”朱标猛地起身,“先成立军医司,老四觉得,该让太医院还是兵部管辖?”

“都不能给。”朱棣挥手,“就给大明广济医署。”

兄弟二人开始具体商议。

日头高照,秋风渐起。

朱棣转着茶杯问:“大哥这般看重马天?”

“此人通晓农桑医卜,若肯入仕,能做一部尚书。”朱标轻叹,“可惜了,他不愿入仕。”朱棣眼中满是不信:“还有不愿意当官的人。”

“马天这个人,的确让人看不透。”朱标一笑。

朱棣看着自己的大哥,犹豫了下,问:“大哥,你这么看重马天,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朱英吧?”朱标一愣,良久才道:“或许吧。“

“大哥·……”朱棣正要劝。

朱标起身,拿起《大明广济医署》,道:“走,我们一起去见父皇。”

奉天殿。

朱元璋正在批折子,目光炯炯地望着殿下的两个儿子。

朱标和朱棣并肩而立,恭敬地行礼参拜。

“标儿,老四,你们来了。”朱元璋抬手示意他们免礼,“咱刚从济安堂回来,有件事要跟你们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