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朱元璋传朱英帝王术:心要狠(1 / 3)

散朝后,奉天殿外的御道上已挤满了三三两两的官员。

方才在殿内被太子的雷霆手段震慑得大气不敢出,此刻踏出宫门,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掩不住的惊悸。“太吓人了!太子殿下今日的气势,真有些像陛下。”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臣抚着胸口。

“可不是嘛,刘冷哭喊着求饶时,殿下眼皮都没抬一下。”旁边的官员接口道,“往常就算处置贪官,殿下也会念及旧情稍作宽宥,今日这杀伐决断的狠劲,真是让人始料未及。”

群臣簇拥着走在最前面的李善长,七嘴八舌地说着太子的反常。

有人猜测是陕西灾情太过惨烈刺激了太子,有人琢磨着是不是陛下暗中授意太子立威,还有人忧心忡忡地担心这起案子会牵连更广。

李善长始终背着手走在前面,脸上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对周围的议论充耳不闻。

他那双看透了朝堂风云的老眼半眯着,像是在思索着什么,又像是对眼前的一切早已了然于胸。见老相国不接话,群臣的议论渐渐平息下去,心里的忐忑却有增无减。

方才太子处置刘冷时那毫不留情的态度,让每个人都暗自掂量起自己是否有什么把柄捏在别人手里。待众人渐渐散去,吕本却慢了几步,悄悄跟在李善长身后。

走到僻静的回廊处,他终于忍不住追上前,苦笑一声:“老相国,太子殿下最近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或许,真是前些日子的戴良案刺激到他了?”

李善长停下脚步,转过身看了他一眼,声音带着几分讥诮:“戴良案?吕尚书还是看不透啊。你不要忘了,他是陛下的儿子。陛下是什么脾性,他骨子里就藏着几分,只是往日被仁厚的表象掩住了而已。”吕本听了,吓得心头一跳。

他慌忙环视四周,见回廊深处空无一人,才压低声音道:

“老相国慎言!这话要是传出去,可是掉脑袋的罪过!”

“那依你看,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太子这雷霆手段,怕是要动真格的,陕西那边牵扯甚广啊。”“万一牵连到我们头上?”李善长嗤笑一声,“太子如今急于立威,我们做臣子的,配合便是。他要查贪腐,我们就递上弹劾的奏折;他要赈灾,我们就督办粮草。顺着他的意,总没错。”

吕本愣了愣,有些不解:“配合?可陕西那些官员?”

“放心。”李善长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深不可测的算计,“太子毕竟年轻,今日这三把火烧得虽旺,可真要烧到骨头缝里,总会碰到阻力。到时候,他自然会回过头来找我们这些老成持重的臣子拿主意。”说完,他拍了拍吕本的肩膀,不再多言,转身迈着稳健的步伐快步离去。

吕本站在原地,看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低声骂了一句:“这老狐狸!”

济安堂。

散朝后,马天急急回来,他昨夜赶写的防洪奏章,早上忘记拿了。

进门,看到一身青布便服的朱元璋,正跟朱英聊着什么。

“姐夫?你怎么来了?”马天脚步一顿。

朱元璋抬起头,语气带着几分闲散:“咱如今不用上朝,出来溜达溜达,看看这京城的早市,路过这儿就进来歇脚了。”

“说起来,今天早朝,你儿子可算出息了!”马天上前。

朱元璋眼睛一亮:“哦?标儿怎么了?”

“还能怎么,办了桩漂亮事!”马天拉过把椅子坐下。

把早朝时朱标处置陕西赈灾案的经过一五一十说了出来,从刘冷的罪证被揭穿,到太子下令锁拿贪官、抄没家产,再到那句掷地有声的“天若有怒,孤一身当之”,说得绘声绘色。

朱元璋起初还端着茶杯,听到朱标下令将涉案粮商斩立决时,激动的站了起来。

“好!”老皇帝掩饰不住的激动,“这才是咱的儿子!这才是大明的皇太子!”

“哈哈哈,咱就知道,他不是那等只会读死书的软性子。雷霆手段,仁爱之心,该狠时狠,该护时护,这股子劲儿,像咱!”

马天看着他这副老父亲般喜不自胜的模样,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

“行了行了,知道你养了个好儿子,美得你。我还得去文华殿找他呢,走了。”

他起身走到书案前,从砚台底下抽出那本防洪奏章,转身就往外走。

“朱英,看好医馆,别跟他瞎跑。”他临到门口又回头看向朱英。

朱英连忙点头:“知道了。”

朱元璋一听不乐意了,冲着马天的背影怒瞪:“咱还能带坏他不成?”

马天头也不回地挥了挥手,出门而去。

门被关上,朱元璋还在原地搓着手打转,方才被马天打断的兴奋劲儿又涌了上来。

他望着窗外,放声大笑:“好个“天若有怒,孤一身当之’!这股子硬气,比咱年轻时还烈!”朱英都被他惊住了,从未见皇帝这么失态过。

朱元璋转过身,眼睛里闪着精光:“小郎中,你说说,太子今儿这么处置陕西的案子,对吗?”朱英停下手里的活计,皱眉沉思。

他虽年少,眉宇间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静,想了想朗声道:

“太子处置得极是。刑乱国用重典,陕西官员贪墨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