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皇爷爷,我是雄英,快救我(1 / 5)

济安堂,深夜。

受伤的朱英,渐渐坠入梦境。

再睁眼时,脚下已是那口熟悉的漆黑棺材。

“怎么受伤了?”朱雄英飘在对面,往前凑了凑。

朱雄也飘在一旁,没像朱雄英那样急切,皱了皱眉。

朱英低头看了看手臂,轻叹:“金川门水闸裂了,江水下灌,漕船堵了,下游百姓也快被淹了。我去现场抢险,后来架在裂缝上的脚手架塌了,为了推开允通,胳膊被闸口的砖石刮到了。”

“允通没事就好。”朱雄英看着他,“多谢你,若不是你反应快,允通那孩子就危险了。”“他也是我弟弟。”朱英摊摊手,“护住他本就是该做的,谢什么。”

一旁的朱雄皱着眉头:“你刚才说,水闸是突然裂的?调速凝水泥的时候还被人拦了半个时辰?”朱英点头:“工部的人说要先禀明尚书才能调,若不是夏原吉硬闯,水泥还到不了。”

“这就不是巧合了。”朱雄冷笑一声,眼神沉了沉,“是有人在背后做手脚,不想你把水闸修好,不想你在朱元璋面前立功。”

朱英的目光瞬间冷冽:“这帮人为了私怨,竟连下游数万百姓的死活都不顾?漕运断了,漠北的军需也供不上,他们就不怕误了国事?”

“朝堂里的人,向来只看得见自己的乌纱帽。”朱雄英在一旁哼了一声,“这事得让皇爷爷查!把背后搞鬼的人揪出来,不管是谁,该杀的杀,该贬的贬,看谁还敢拿百姓的命当筹码。”

他自小在东宫长大,见惯了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狠厉,总觉得只要禀明实情,爷爷定会为百姓做主。可朱雄却轻笑:“我猜,朱元璋不会明查,更不会真的惩罚谁。”

“不可能!”朱雄英立刻反驳,“皇爷爷最恨的就是不顾百姓死活的官员,当年苏州知府贪墨赈灾粮,爷爷直接下令斩了,还抄了家。这次事关漕运和百姓,他怎么可能不管?”

朱雄瞥了他一眼,轻哼一声:“此一时彼一时,到时候看就知道了。”

朱英站在棺材上,若有所思。

朱雄英听完朱雄的话,怒火瞬间窜上心头。

他怎能容忍有人这般轻慢皇爷爷,这般笃定爷爷会放任那些害民的官员?

“你胡说什么!”朱雄英厉声喝斥。

抬手时,发现手臂变得透明了几分,整个人像被一阵无形的风推着往后晃了晃。

他愣住了,低头看向自己的手,只见原本清晰的白影竟泛起了波纹,像是水面被扰动后的残影,连轮廓都比往日模糊了许多。

“怎么回事?”朱雄英慌了,“我感觉越来越虚弱了,像是要被风吹散的烟。”

朱雄原本还带着几分嘲讽的神色,见此情景也瞬间收了回去,他皱紧眉头,下意识地握了握拳头,可手指刚碰到一起,就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滞涩感。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虽没像朱雄英那样明显透明,却也能察觉到那股实感在消退。

以往他在意识空间里,哪怕只是握拳,都能清晰感觉到手的存在,可现在,这种感觉淡了,像是隔着一层薄纱。

“确实不对劲。”朱雄面色凝重,“虽然我没他那么明显,但也能感觉精神远不如以前凝实。”朱英一直沉默地听着,紧紧皱眉:“我白天也有这种感觉。帮太子处理奏折时,总觉得精力涣散,看着字行都容易恍惚。我一开始以为是没好好休息导致的,现在看来,根本不止是累的问题。”三人的目光短暂交汇,都看到了忧虑。

“为什么会这样?”朱雄英道,“难道是我待得太久了?我本就是不该留在这世上的人,现在识海容不下我了?”

朱英沉思了片刻,缓缓开口:“道家有“魂叠’之说。道家讲“三魂七魄’,魂主精神,管人的意识、思维;魄主形体,管人的身体机能、感官。寻常人魂定魄稳,就像一碗清水,清澈见底,互不干扰。可若是有人执念太深、死后魂魄不散,或是有外力导致魂魄寄附在他人身上,就会出现“魂叠之相’。简单说,就是一个身体里装了不止一个灵魂,识海就会变得不稳,像一碗浑水,怎么都澄不清。”

朱雄英听得似懂非懂,试探着问:“所以,我们三个,就是“魂叠’了?三个灵魂挤在一个身体里,都想占主导,识海容纳不下,才会出这种问题?”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朱英点头,“识海就像一间窄小的屋子,本来只能住一个人,现在挤了三个,每个人都想抢占更多空间,时间久了,屋子的梁木就会松动,墙壁就会开裂。我们现在的状态,就像是三个人抢一张窄小的床铺,谁都睡不安稳,最后只会把床架压垮。”

朱雄在一旁哼了一声,面色认真:“用现代医学的说法,这具身体就是一台主机,识海或者说意识空间,就是主机的内存和处理器资源。原本朱英一个意识在运行,资源分配足够,系统流畅得很,打开程序、处理数据都快得很。”

“朱雄英你就像是一个没被彻底删除的遗留残影程序,本身没有完整的操控权限,却一直在后台偷偷运行,占用大量的内存和算力。你执念越深,消耗的资源就越多,导致主机处理其他任务时越来越慢,甚至出现卡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