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精诚所至(1 / 3)

许瑞丰的葬礼还算风光,好歹也是当年村里最大的地主。

时至如今,宋家当权,却也给足了面子。

丧葬费是宋家出的,棺材是宋念顺帮忙抬的,连下葬的墓穴都是宋承槃和一帮小子们挖的。宋启山作为宋家庄庄主,更是带领众多庄民前去拜祭。

仅此一事,便让许家对之感激流涕。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略显平静。

秋谷城易主的事情,只有那些高层知晓,百姓们并无太大感触。

至于四县民众,更是盼望着老天爷再多下几场雨,好让干旱许久的田地能吃饱喝足,来年得个大丰收。到了临近年前,外面传来消息。

“八大王”之一的西怀王楚湖山,遭手下大将罗怀瑾背叛。

被夺了兵权,全家死的精光。

有传言,楚湖山本有逃生的机会,被麾下一名马夫偷袭,刺穿了喉咙。

还有传言,那马夫是个没卵蛋的太监,却没想到这般有种。

楚湖山封了他一个七品校尉,赏黄金千两。

许多人听的眼红,这可是一飞冲天的机遇啊,竟然被一个太监抢了去。

真是气煞人也!

后来有人弄清楚了那个太监的名字,叫辛四。

确实挺像个马夫的名字。

罗怀瑾夺权后,便立刻攻打东侧绵州王胡润奇。

奇袭之下,夺了两座城池。

胡润奇不敌,便去找云州王卢宁英求援。

卢宁英看上了好处,又发兵攻打罗怀瑾。

结果后方空虚,被虎视眈眈许久的西北王趁机偷袭。

几家打的不可开交,大战就此展开。

其实胡润奇最先去找的是“凉山王”宋念丰,但宋念丰不愿卷入其中,才去找的卢宁英。

到如今还有两家仍按兵不动,其中一家是“平山王”贺周知。

卢宁英发信求助,却如石沉大海,气的骂娘。

“他贺周知不是号称心怀天下吗,却坐山观虎斗,伪君子!”

还有一家镇南王郑宜年,这位并非自封或者他人乱叫的,而是正儿八经的异姓王。

当年与陈国大战,郑宜年的边军苦苦抵抗,损失不小。

后来梁国大乱,索性占了几个边境重镇。

边军战力惊人,装备最为齐全,倒也没什么人敢惹他。

所有人都说,论战力,镇南王和凉山王应该是最强的。

但两人似乎都没有太大野心,“龟缩”边境。

也有人说,这两个人才是最聪明的。

让你们先打个够,等时机成熟,再出来收拾残局。

实际上,镇南王应该也的确有这个意思。

陈梁之间的那块灰色地带,如今已经自立中山王,没有称国。

可能是觉得真立国号,会遭针对,又或者内部并不够统一等原因。

镇南王和境外中山王暗通款曲,一边做生意,一边结盟。

将来如何,谁也说不清。

外面大战连连,秋谷城就像夹缝中的小蚂蚱。

出奇的是,竞然没人想来把秋谷城给收了。

就连宋念丰跟贺周知都觉得不解,时常发信来询问最近情况如何,若需要支援,他们随时派兵前来。包括宋启山自己都不清楚,为何如此。

八大王虽也有秋谷城一份,但在别人眼里,纯粹是瞎凑热闹,分分钟就会被灭掉。

属于弱者中的弱者。

可偏偏最弱的,反倒活的最好。

就像曾经的赵国,动不动被人洗劫一空,硬是存活五百年之久。

倒是周廉安被吓的够呛,在府里坐立难安。

好在四县民兵,留下一千人负责日常巡视,护卫。

其余三千人,都编入了兵营之中。

加上原先的士兵,差不多四千五百人左右。

若真有人想攻打秋谷城,最少得来四五万人才能攻得下。

有人惶恐,有人懒得理会,还有人当成日常谈资闲聊。

日子转眼间,到了年后。

春雪融化,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日。

林青川已经来宋家多次,询问儿子林雨之是否回来。

已经过了一年零三个月,林雨之都没音信。

让人不免怀疑,是不是出事了。

宋家也未曾见过林雨之,只能如实相告。

林青川来的次数越多,这位秋谷城通判的脸色就越差。

虽说林雨之外出寻找仙缘,他是应允的。

但如果真出了事,又岂是曾经答应了,就能轻易跨过去的?

而宋念云,也愈发沉默。

就连过年的时候,都不再像往常那般,和一群孩子闹腾。

家里人都知道,她肯定也在担心。

谢玉婉心里是有些欣慰的,闺女这么大了,换成早些年,做奶奶都快够数,如今却尚未嫁人。虽说林雨之生死不明,可好歹闺女心里有了挂念的人。

只是转念一想,好不容易来了这么个人,若真没了,下一个又得等到什么时候?

宋念顺见妹妹闷闷不乐,便去找江湖上的朋友,帮忙打听一下。

可天下如此之大,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