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人为了天下霸权,打的头破血流。
各种阴谋暗算,背刺上位。
贺周知不想有朝一日,和宋启山也反目成仇。
他也想过当皇帝,只是觉得老大哥宋启山更适合。
无论谋略,还是实力,又或者眼界,都远胜于自己。
又或者年纪大了,已经过了血气方刚,想争一争的时候。
如今只想回到这里,安享晚年。
宋启山一句话,让贺周知心生疑惑。
“大哥为何这样问?”
宋启山道:“辛四杀了罗怀瑾,一心要打入京都城,显然是想坐上皇位。但他是个太监,绝不能当皇帝“大哥为何不当?”贺周知又问道。
宋启山道:“宋家有其它想做的事情,天下霸权在我看来,是个累赘。”
“有些事不能和你说的太明白,唯一能告诉你的是,历史中的王朝,没有一个能够永存于世。”“国力越强,败亡的越快。所以下一个王朝,不能太强。不光是开国皇帝,就算后世君王,也都可能会过的憋屈。”
“你若不愿,我们便杀了辛四,让其他人坐这个位置。只是,你甘心吗?”
关于谁做皇帝的事情,宋启山考虑了很久。
和宋念丰,宋念顺,宋念守也商量了很久。
宋念顺提出个思路,那就是让天下继续乱下去。
乱他个五百年,一千年也无妨。
但这个思路立刻就被否决了。
一来天下始终大乱,百姓民不聊生,怎能忍心。
二来庄稼地里始终长不出庄稼,除非不想种地了,否则肯定要来看看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然后把问题解决掉。
拖个几十年或许没问题,但想拖几百年,成功概率微乎其微。
既然天下不能长久混乱,大一统是迟早的事情,那么谁来当皇帝,就很有必要考虑清楚。
这个人不能是宋家的生死仇敌,还要给宋家很多好处。
在今后不知多少年里,按照宋家的意思,让国力尽可能弱小,争取时间。
一个有着盛世愿景,或极大野心的人,不合适。
像辛四这种连子嗣都不可能有的,就更不行了。
思来想去,只有贺周知。
但正如宋启山说的那样,仙人收割之事,不能弄的天下皆知。
下一个王朝的皇帝,不管传承了十代还是二十代,都不可能做的太舒服。
别人眼里的至高权位,在这里有极大的约束,更是一种折磨。
宋启山愿意尊重贺周知的想法,倘若他不愿意,便会立刻再找个合适人选培养起来。
贺周知看着宋启山,沉默许久后,问道:“大哥最开始其实不想让我当皇帝吧?”
宋启山没有否认这一点,明知道是受苦的活,自然不想让亲如兄弟的人承担。
只是宋启山很了解人心,他所想的事情,别人不懂。
既然不懂,就不会理解。
若扶持他人上位,贺周知心中能没有疙瘩吗?
这可是皇帝之位!!
不是半两黄金,五两白银的小事。
无论如何,总要问一声才行。
见宋启山点头,贺周知又问道:“大哥所说,后代君王过的憋屈,究竟是什么意思?”
“不可说。”宋启山道:“即便今日所说的话,你也不可告诉他人,包括你的妻儿!”
说着,宋启山手掌按在贺周知肩头,道:“若能做个富家翁,未必是坏事。但之后要么搬去他国,要么你我两家成为世仇。”
贺周知听的愣住,为何要如此?
宋启山道:“你我亲如兄弟,不必多问。只需知道,我不会害你。”
宋家跟贺家的关系,举世皆知。
将来宋家打算弑仙,成功了倒还好。
若是失败了,贺家也可能会遭到连累。
宋启山没有把话说的太直白,但意思已经很明确。
不当皇帝,两家只能断绝关系。
你去其它国家做富家翁,或者与宋家成为仇敌都可以。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仙人的报复。
贺周知与他对视,感受到肩头沉重的压力。
听出宋启山的部分意思,他有些犹豫,更有些心动。
能当皇帝,谁不愿意呢?
后世君王过的憋屈点,又算得了什么?
寻常世俗大族,能传承个三五代就算不错了。
最顶尖的,也很难超过十代。
而历史上的王朝,最低也是百年以上。
从某种角度来说,君王,就是天下最大的世家之主。
所谓王权,不过家族权力大到一定程度的美称。
贺周知低着头想了片刻,而后问道:“大哥觉得,我若不做皇帝,贺家在他国能存在多久?”“不知道。”宋启山毫不犹豫的摇头。
宋家的未来都难以看清,又哪里看得出贺家。
贺周知呼出一口气,道:“那我还是争一争这王权吧。”
宋启山张口欲言,贺周知忽然笑起来:“搬去他国,人生地不熟的,说不定两三代后出个不肖子孙,就把家给败完了。”
“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