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先固本后拓边(6K大章)(2 / 4)

已是万幸“若此时便与吐蕃全面撕破脸皮,势必要增派重兵进驻陇右前线布防,一旦战事陷入胶着,大军云集边塞之地,人吃马嚼皆为天文数字,每日所需粮秣,纵使关中竭泽而渔,恐也难以支撑。”

“眼下我朝王师贸然西进,则如无根之木,无水之舟,纵有大胜,终难持久。”

“虽然吐蕃在河西惨败折损五六万人,但是前线军队仍然还有十几万人,在兵力数量上远远超过陇右藩镇,因此不宜在这时候跟吐蕃撕破脸皮。”

“当务之急,是要在陇右诸郡屯田筑堡,积攒粮草,建立防线,震慑吐蕃,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万不可急于求成,反受其害。”

田乾真这话就像冰水浇头,顷刻间让殿内高涨的拓边热情冷静下来。

姜天骄同样跟着面色凝重,他自然知道无粮不聚兵的道理,空有雄心壮志,若是后勤不继,一切都是空谈。

“爱卿所言字字珠玑,不知可有具体方略?何为固本为先?何以拓边为后?”

面对姜天骄这般提问,田乾真立刻献上可行之策。

“其一,倾力屯田,就地取食。”

“此乃解决粮秣困局之根本,陛下应该命令陇右节度使张忠志,除了留守城堡将士以外,其余将士按营分地,划片包干,发给耕牛、农具、种子,以军法督促垦荒耕种,所产粮食大部分充作军粮,小部分犒赏将士,争取做到且耕且守,自给有余,此为固本之策。”

“其二,择要筑堡,扼守通道。”

“固本并非龟缩,在屯田积蓄粮草同时,必须扼守要害,修筑坚固堡寨,使其成为钉在交通线上的钉子,进可出兵袭扰,退可固守待援,务必要把漫长的边境线,收缩为若干关键支撑点,极大节省兵力,减轻布防压力,借此示敌以弱。”

姜天骄听到田乾真这番言论,他对此也是深以为然,这无疑是最稳妥的方略,随即微微点头说道:“爱卿只说固本之策,那接下来的拓边之策?”

田乾真面露微笑道:“陛下,待我陇右诸郡屯田有成,仓廪渐实,堡寨相连,防线稳固,军民之心归附,后勤转运压力大为减轻之时,便是我大夏王师犁庭扫穴之日。”

“无论是吐蕃所占据的秦陇之地,还是残唐势力所盘踞河西之地,皆可从容图之,或雷霆一击,或分化瓦解,主动权尽在我朝手上。”

虽然姜天骄胸中开疆拓土之火并未熄灭,但是田乾真让他沸腾的热血冷静下来,他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根基不稳,再宏伟的蓝图也是空中楼阁。

在稍微思考片刻后,姜天骄声音沉稳有力说道:“那就依照爱卿之策,经略河陇,固本为先,拓边为后。”

在田乾真提出具体方略后,姜天骄基于现实困境,他从急不可耐的扩张,转而变成稳扎稳打的经营,陇右藩镇以屯田筑堡为核心的大建设,轰轰烈烈拉开序幕。

陇右道,天水郡。

张忠志在成纪县的节度使府接到皇帝诏书。

田乾真的奏疏副本一并送达,上面关于陇右后勤困境的剖析,字字如刀,戳中张忠志心中最大的隐忧,他立刻把陇右诸将召集起来。

张忠志倒也没有废话,他立刻将皇帝诏书当众宣读。

王武俊作为陇右节度副使,他见此情形唉声叹气说道:“关中运粮,十不存四。照此发展下去,不等吐蕃打来,关中百姓会先无以为继。陛下英明,屯田戍边,就地取食,这是固本强基的唯一出路。”虽然王武俊能够理解大夏朝廷的难处,但是其他将领个个都有抵触情绪,他们认为这是坐失良机,应该趁此良机发兵攻打吐蕃和残唐,一鼓作气收复河陇之地。

张忠志目光如电扫过众人,他声音陡然提高说道:“莫非觉得本帅在跟你们开玩笑?眼下陇右藩镇拥兵数量高达六万人马,这人吃马嚼都是天文数字。”

“自即日起,陇右藩镇依令行事,各郡城池按照驻防位置及兵力多寡,就近划定屯垦区域。本帅不管你是骑兵营还是陌刀队,从明天起都给老子拿起锄头去种田。”

“各营校尉直接负责划片地块的耕种,收成与军功挂钩,耕得好的一样升官受赏,懈怠误农的军法从事“屯田期间各营轮番值守警戒和操练武备,其余时间全力耕作,敢有懈怠农时、荒芜田地者,棍棒伺候。敢有侵扰百姓、抢夺耕牛农具者,军法从事。敢有克扣口粮、私吞收成者,抄家灭族。”张忠志的屯田军令不容置疑,诸将听到这严厉的惩罚措施,再想想空荡荡的粮仓,心中抵触情绪在现实面前慢慢消散开来。

陇右诸郡迎来前所未有的喧嚣,大量夏军士兵卸下沉重甲胄,在各营校尉的带领下,挥舞着崭新的锄头和铁锹,奋力开垦着板结的土地,铁器破土的闷响取代往日的金戈杀伐之音。

原本荒芜的河谷滩地,很多地方开垦成一片片整齐的田垄。

夏军士兵用简易的水车引水灌溉,他们看着脚下亲手开垦的土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油然而生。就在夏军士兵屯田种地之时,达扎路恭亲自带着精锐斥候潜入大夏境内,他左臂伤处依旧隐隐作痛,提醒着姑臧城下的惨败和耻辱,躲在灌木中死死盯着城外那繁忙的景象。

夏军士兵挥舞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