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五月,天气就渐渐热了起来。
但秦岭之中还是一片凉爽,昼夜甚至只有十几度。
不过老县城的古城区域,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横店工程队很专业,李启文设计的建筑群,已经完工了大半。
剩下的几座,也已经在封顶了。
而终于腾出了时间的许县长,也在李启文的陪同下,来到了现场,进行视察。
他没带人来,只有他和一个司机。
李启文有一个多月没见他了,再见面居然发现他瘦了一圈,也黑了不少。
瘦了之后,他的精神也显得更好了。
“五一假期的数据出来了,客流量是十二万七千多。”
看着古城区的建筑,他和李启文分享着自己获得的详细数据:“景区创造的营收,过了两千万,大头是餐饮住宿。”
说着,他回头看向李启文,笑道:“和去年的数据比,客流量和营收都翻倍了,这里面你的功劳不小啊!
据说来的游客有不少都是你的粉丝,很多都是通过你才了解到咱县,进而了解到黑河公园的。”李启文却也没有否认,只是感叹:“网络宣传的效果是很惊人啊!”
这几个月里,黄梓涛他们的节目又接连播出了几期。
虽然新的节目里,没有再出现打野猪那样的刺激内容。
但他带着艺人们给老宅做地仗,教艺人种植药材,带他们做风筝,还有他搞竹编培训,束甲培训,以及艺人们在村中从事各种劳动,换取报酬的内容,都通过节目,被全国的观众看在了眼里。
通过节目展现的内容,很多观众都喜欢上了李家庄。
李启文的知名度也水涨船高,俨然已经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明星。
热度带来的不光有关注,还有不少麻烦。
从过完年开始,就不时有想要蹭热度的小主播,小网红,来过李家庄找他了。
随着节目播出,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来找他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那其中有他的粉丝,但更多的却是别有用心者。
尤其是他和夏宇他们确定了节目框架之后的周末,恰逢最新一期节目播出,有十几个小主播组团来到了李家庄,将老宅的门口围得水泄不通。
不得已,他只能找村长求助,安排人在村口的路上设了卡,拦住陌生车辆和人员,才算把那些人挡在了外面。
假期的那几天,来的人更多了,把路都堵死了,村里的车都开不进来。
过了假期之后,来的人才少了些,但还是偶尔会有人找上门来。
李启文是不介意用自己的知名度,为家乡多多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
不过他也不希望有居心叵测之人,利用他来为自己博取流量和关注,借此胡作非为。
许县长对这些事也有所耳闻,闻言劝他道:“人红是非多,你别跟他们一般计较。”
“我知道,只要他们不是太过分,我一般不会在意的。”
李启文说着,顺手帮一个推着满满一手推车瓦片的师傅操了一把。
“那就好。”
许县长见状,也上前帮忙,把瓦片推到工地旁,才收回手来。
拍了拍手上的灰,他仰头看着正在苫背的大堂,迟疑问:“这是唐朝的建筑风格吧?”
“是啊?怎么了?”
李启文不明白他为何有此一问:“设计图不都给你看过么?”
“是唐朝的就行。”
许县长舒了口气,解释:“我去长安城开会,听说这两年网上对长安城的仿唐建筑批评声很多,所以有点担心。”
“哦。”
李启文闻言,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这事不太好说,不过长安城的那些仿唐建筑,的确有不少都是从日本照搬过来的。”
七八十年代以前,国内的仿古建筑,大都是以明清风格为主。
但随着大家的审美疲劳,近些年,国内仿古建筑已经开始以唐风为主了。
也就是所谓的仿唐建筑。
可仿唐建筑不像是仿明清建筑,有大量的依据可以遵循。
国内唐代的遗构已经寥寥无几,能数的出来的那几个,又经历了历代翻修,是否遵循唐制,没人能有定论。
因此,很多做仿古建筑的设计师,就把目光转向了日本。
日本自古以来,就受到中华文明的全方位影响。
尤其是唐朝时期,日本的大多数文化,都是那段时间从大唐学过去的。
日本的很多早期建筑,都是照搬自大唐。
因此侵华战争之后,一些居心叵测的日本专家,就炮制出了大唐正统在日本的谬论,来对中国进行文化诋毁。
可偏偏国内又没有太多唐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址,缺少样本。
很多水平不够的设计师,为了图方便,就直接从日本照抄建筑风格,反而给了人家口实。
这其中,长安城里就有不少案例。
例如诗经里的建筑风格,就是仿日本京都老城的。
大唐不夜城里的金螭吻、收货亭、石灯,也都是仿日本的古画和江户石灯。
几个遗址公园的枯山水,基本都是仿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