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马天是幕后之人?他反朱皇帝?(1 / 3)

翌日,早朝。

文武百官已踩着薄霜鱼贯进入奉天殿,群臣时不时看向马天。

今日早朝的议题,早已在昨日便传遍了六部:吕昶通敌案的处置,将在今天迎来决断。

朝参礼毕。

吏部尚书吕本便撩袍出列,他身后跟着数十位翰林院学士与江南籍官员,人人脸上写满恳切。“陛下!”吕本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臣等冒死进谏,恳请陛下赦免吕昶之罪!”“吕公虽涉翁妃案,但二十载治理江南,清田亩、充国库,功在社稷!通敌之嫌尚无铁证,岂能因片言只语便诛老臣?”

“沙枣花密信、私批符节,哪一样不是铁证?吕昶勾连北元,动摇国本,罪不容诛!”

两派官员当庭争执起来,唾沫星子几乎溅到丹陛之下。

吕本猛地叩首在地:“陛下!若念及吕昶一片忠魂,臣愿辞去吏部尚书之职,与他同入国子监,教书育人,以赎其过!”

他此言一出,身后数名官员纷纷效仿,伏跪在地,一时间奉天殿内跪成一片。

龙椅上的朱元璋微阖着眼,苍老的面容毫无表情。

太子朱标垂首立于班列之首,脸色苍白如纸,昨夜与马天的争执仍在心头翻涌,此刻却因吕本是自己岳丈而不便多言。

突然,朱元璋睁开眼,眸光如鹰隼般扫过群臣。

殿内瞬间寂静,只余下官员们粗重的喘息声。

他没有看跪在地上的吕本,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站在户部班列中的马天。

那眼神里带着不容置疑的暗示:该你出面了。

马天心中暗骂一声“老狐狸”。

昨日刘三吾在济安堂说的话此刻犹在耳畔:“陛下早就看出来了,这对君臣,一个在刀尖上舔血,一个在算盘上称心。吕公知陛下,陛下知吕公。”

他清楚,朱元璋这是要让他当那把“酷吏”的刀,既能压下士绅集团的气焰,又能将杀臣的恶名引到自己身上。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也都落在了马天身上。

他深吸一口气,没有看吕本那张因怨恨而扭曲的脸,而是直视着龙椅上的朱元璋,声音洪亮:“陛下,臣以为吕昶罪无可赦!”

“马国舅!”立刻有官员跳出来怒斥,“你这是草菅人命!”

马天冷哼一声:

“北元探马军司的毒布经吕昶之手送入后宫时,可曾想过皇后娘娘?翁妃私通敌国,吕昶若不知情,为何要绕过尚宫局私发符节?沙枣花不是思乡之物,是北元细作的联络暗号!今日赦了吕昶,明日朝堂之上岂不是人人都可与敌国勾连,再以“仁德’为由求赦?”

他转向吕本,眼神锐利如刀:“吕大人愿辞官救友,这份情谊固然可嘉。但你可知,若吕昶通敌属实,你这一请辞,是想带着国子监的学子们一同效彷通敌之臣吗?”

“你血口喷人!”吕本气得浑身发抖,“老夫只是不想老友晚年还冤死!”

马天看着吕本,满脸的讥讽:“我只知国法在前,不容私情!吕昶案若不彻查,北元细作必当有恃无恐,届时刀兵临城,诸位大人是想用“仁德’退敌,还是用“辞官’求和?”

他这番话掷地有声,带着血腥味的狠戾让不少官员下意识后退半步。

对于吕本,他心中鄙视。

这老家伙之前不跳出来,这会儿跳出来,肯定是瞧准了时机。

朝中“二吕”,都是当世大儒,但吕昶的名头盖过他吕本。

老家伙很投机啊,今天这么激进,是想收士大夫之心,取代吕昶,成为新的士林首领?

马天清楚,在朱元璋的棋局里,“仁”与“狠”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震慑人心的工具。

而他现在,只能做工具。

“够了。”朱元璋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无上威压。

他看了看面红耳赤的吕本,又看了看冷立不动的马天,嘴角勾起一抹难以捉摸的弧度:“此事关系重大,咱需再行斟酌。今日朝会至此,退朝。”

官员们面面相觑,不甘却又不敢多言。

吕本被同僚搀扶着,冷冷的看了眼马天。

马天站在原地,看着朱元璋的背影消失在殿后屏风,心中一片冰凉。

他知道,自己这把“刀”用得越顺手,朱元璋便越放心,却也越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马天最后一个走出奉天殿。

殿外等着的朱棣跟了上来,眉头紧锁。

“舅舅。”朱棣压低声音,“吕本这时候跳出来,想干什么?”

马天顿了顿,冷哼一声:

“还能想干什么?他在东宫看到我与太子的争执了呗,给了他决心。太子为吕昶求情,我这“酷吏’硬要杀头,他吕本此刻以辞官相逼,恰是踩着太子的“仁’,立他自己的“义’。你瞧着吧,回头翰林院的奏疏里,少不了要把他写成“义薄云天’的楷模。”

朱棣眼神一沉:“身为太子岳丈,他竞敢借太子之名收买人心?”

“借名?”马天挑眉,转身看向这位外甥,“大臣们只会觉得,吕本敢如此激进,必是得了太子默许。不然你以为,为何他身后跟着的都是江南士绅与翰林清贵?若吕昶活,他是救